第35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焦糖炖蛋     书名:二十二点差三分[娱乐圈]
    他取开尖头的笔帽,一边签,一边讲道:“因为我不能签在白纸上,只能把名字签照片部分了,我尽量签小一——”
    “不要!没关系!爱——晏老师怎么舒服怎么来就好。”
    晏怀瑾被摄影师这副样子逗笑,嘴角的笑意又深了些,看得在场另外两个人都不由得一愣,视线放到他脸上。
    “好了,这次没事了吗?”
    晏怀瑾把东西递回去,又加上一句。
    “没、没了。”摄影师讷讷摇头,深觉今天这个加班来对了,回去一定要在群里好好炫耀。
    他不光见到爱七,还要到他的签名!
    摄影师如梦似幻,飘飘然一鞠躬离开了。
    晏怀瑾被这个鞠躬的动作搞得一愣,浅浅的笑意化开在脸上,眉目松软。
    江望更生气了,横眉怒目瞪了眼摄影师的背影。
    “哥怎么突然来这了?”
    “刚刚白术让我帮忙过来给你送合同。”
    晏怀瑾终于转头,他约莫是回家刚歇下没多久,换了身衣服,不规则拼接衬衫盖到上臀,露出细窄的长裤。
    江望期期艾艾重又抱住晏怀瑾,“哥哥,他……”
    他叫你“爱七”、他说他很喜欢你、他喋喋不休好半天……
    江望想在晏怀瑾面前讨个可怜、装个委屈。一番思索下来却发现自己没有任何能拿出来讲道的地方。
    他刚刚的那股怒火,似乎生错地方了。
    江望抱着晏怀瑾,忽地愣住了。
    他怎么会这么生气呢?
    他又为什么要生气呢?
    江望没什么细思的念头,三下两下把这归结于自己过强的占有欲。
    他从小占有欲就强,只要是被他认定属于自己的东西,除了晏怀瑾,其余任何人都不能碰。
    这占有欲其实在晏怀瑾身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江文林和初代芙刚离婚那年,江望只跟晏怀瑾上下学。
    每次一定要晏怀瑾把他送到幼儿园门口,才算完。
    直到某一次,他幼儿园的同学在某一次午饭间,挤到他身边,期待地问他每天来接送他的是不是他的姐姐,说姐姐好漂亮。
    连小学还没上的小孩眼里还没有性别,只单纯地把漂亮的、长头发的都归为姐姐。
    在他们的年纪,最贵重的不过嘴里一口吃食,对方从自己的书包里掏出一瓶牛奶递给江望,想送给姐姐,他说。
    江望没说话,他嘴里咀嚼的动作慢了下来,那是他第一次在还不了解的年纪,亲身感受什么叫食之无味。
    他盯着那瓶包装精美的牛奶,不加思考,拿起来摔在了地上。
    玻璃破裂的声音尖锐刺耳,引得坐在他身边的小男孩刚还期待的神情一变,转为了哭号。
    后面再怎么处理的,江望记不太清了,只有那时玻璃的声音、男孩的哭声和他暗自的窃喜像是刀凿斧刻一般,印在江望脑海里。
    他是后来年岁慢慢大了,才品出自己在晏怀瑾身上独一份的占有欲,虽然他开始有意识地克制,防止自己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却还是难免在晏怀瑾不在身边的时候,心里怒意更胜。
    江望埋在晏怀瑾颈间小声叹口气。
    “哥哥,哥哥。”
    他小声叫两句。
    “怎么了?”晏怀瑾已经扯着他往有人的地方走去,闻言脚步慢了些。
    江望想起自己几次顿生的欲望,不自觉牙齿麻痒,想一口咬上自己所埋的肩膀,细细舔磨。
    他喉结上下一动,声音稍微清亮了些,说:“我爸又给我钱了,明天趁着没开工,带你去买哈苏。”
    晏怀瑾拍拍江望的后背,“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你几个月前不是才在我生日的时候送了一台吗?”
    “那不一样,生日是生日,过年是过年。”
    江望继续说道。
    晏怀瑾笑笑没再讲话。
    两人都不缺钱,若说一架哈苏,晏怀瑾自己也能买,只是有时候综合考虑下来,不是买的时候。江望既然想带他买,他自然不会拒绝。总归,在别的地方还能还回来。
    两人终于磨磨蹭蹭走到白术身边的时候,摄影棚基本已经换了一拨人了。
    “走吗?你们终于回来了。”
    白术迎上两人。
    “走。”晏怀瑾略一点头,想带着身边的江望一起离开。
    刚走没几步。
    “yan?”
    晏怀瑾略有些惊讶转头。
    江望也跟着站直身,贴在晏怀瑾背后站着。
    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男人,江望见过他,在白术截给他的那张合照里,这个男人就站在晏怀瑾身边。
    192、9头身的男模往几人面前一站,江望不得不微仰头看向对方。
    对方的脸是典型北欧白种人的脸型,看上去深邃又帅气。
    “这就是江望,那是白术,小望的经纪人。”
    男人碧绿的眸子看过来,略一点头算作回应。
    “这是bernie,模特,我大学舍友。”
    大学
    舍友
    一连拉响两声警报,江望对上面前男人的眸子,翠绿色的眸子不像他们几天前才去的密林,更像是碧水青海的颜色,又透又亮,让人很容易在看到的第一眼顿生好感。
    江望则不,bernie这个名字他没少听,经常出现在晏怀瑾大学时的跨洋通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