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类别:其他类型       作者:鱼多嘴     书名:乞丐逃荒,不死就行
    说着,起身背着手走到西屋门口,叫出了王金枝。
    “天黑了,我送你回去。
    跟你爹说一声,三天后,我去下川接你。
    老四得提前告假呢。
    老三人影都找不着,好在你也认识。”
    王金枝回头看屋里的盼儿,昏暗的灯光下,小姑娘还有点僵着脸。
    招手让盼儿过来,为兄妹俩开解着。
    盼儿咬着唇,委屈巴巴道:
    “大哥,对不起。”
    叶青竹沉着脸抬手。
    盼儿下意识的紧闭双眼。
    额头被轻轻弹了一指头,盼儿瞧瞧睁开一点缝隙看过去。
    叶青竹笑得无奈:
    “败家丫头,明儿你改姓王算了!”
    王金枝笑着道:
    “我爹最不嫌闺女多了,盼儿,要不现在就跟我回家吧?”
    盼儿看大哥是真的不气了,才露着兔牙道:
    “我刚种好的菜园子,不能便宜了他,就不走。”
    王金枝道:
    “好,你不走我走。
    村长,前边带路吧?”
    上湾到下川之间的这条路,大家伙儿都会顺手修一修。
    现在路两旁几乎没杂草,大大小小的石子铺在上头,很平整。
    就算没有火把,靠着脚底的感觉也丢不了。
    “那个,这件事确实我不对。
    等明日天亮,我去找二秋商量一下,让他延后一天吧。”
    王金枝跟在少年身后半步,闻言道:
    “可别。
    二秋娘早就盼着呢。
    以后都是实在亲戚,不然,就合在一块儿热闹热闹吧?”
    叶青竹微微侧身,等王金枝跟他并肩才道:
    “这样一来,你和你妹妹不都委屈了吗?”
    王金枝在暗夜里笑道:
    “不会啊。
    嫁给自己愿意嫁的人,怎么都是好的。”
    夜色遮掩,一个勇敢说,另一个入了心。
    “我从来没问过你,仅仅几面,你怎么就敢找上我?”
    王金枝仰头看着夜空,浅浅道:
    “耳中是你的故事,眼中是你做的事。
    我很相信自己的直觉。
    当然啦,官府发布的这条政令,才是天赐良机。”
    叶青竹哼笑:
    “我有啥故事啊?
    杀人?”
    “嗯,有的。”
    “你怎么不怕?”
    王金枝奇怪道:
    “很明显你是自保,在做好事呀。
    为啥要怕?
    你无缘无故捅我一刀吗?”
    叶青竹也学着她的样子仰头,步子慢下来。
    “那当然不会。
    我不承认自己是个好人,可也不会伤无辜性命。”
    王金枝却道:
    “可你就是个好人。
    我认识的叶青竹,每一面都是好的。”
    叶青竹:
    “你这姑娘,真傻啊。
    你知道我过去什么样儿吗?
    这么好骗,咋当的家。”
    王金枝不服气道:
    “我精明着呢。
    找了全村最有能力的男人。”
    “哈~”
    少年轻轻的笑,王金枝很想这条路再长一点,她想再了解叶青竹一些。
    只是再慢的步伐,也总会走到终点。
    王小鹅都睡下了,被动静吵醒,瞪着眼睛不知如何是好。
    村长都说好了的,咋又把大闺女送回来了?
    “爹,有事明日天亮再说。”
    转头跟叶青竹告别:
    “你路上小心,别着急。”
    “放心吧,这条路,我比你们任何人都熟。”
    一夜悄悄滑过。
    叶青竹一大早去找李二秋。
    这小子最近嘴吧都要合不上了。
    “村长,找我啥事啊?”
    叶青竹将想法一说,李二秋的笑就僵在脸上。
    “这我没意见,得问问我娘。”
    李婶子眼神越发不好了。
    现在都靠声音辨人。
    “是青竹吧?”
    “婶子,是我啊。
    来求你点事。”
    “哎呀,你这孩子,说啥求不求的。
    是找大春二秋帮忙不?”
    叶青竹道:
    “不是啊。
    我想跟二秋同一天娶亲,两家一块热闹。
    你有没有意见啊?”
    李婶子道:
    “我老婆子只要儿媳妇进门,啥意见的。
    那,王家那头咋办啊?”
    “王家那边我去说,只要婶子同意,剩下的不用你操心。”
    第 463章 梁启同带消息
    李家人都猜得到,叶青竹能来这里走一趟,一定是跟王家通过气的。
    村长就算强行跟他们家同一天娶亲,自家又有啥可跟人争夺的。
    二秋道:“村长给的脸面,我得兜着。”
    这小子忒会顺杆爬。
    叶青竹意图踢他两下。
    二秋笑嘻嘻躲开。
    他们这对准连襟,头碰头商量当天安排。
    无非请大家坐哪儿吃饭,他们二人谁来出大头的粮食菜蔬等。
    大春老实巴交的不插言。
    叶青竹瞧着,他是很难回到从前的样子了。
    想要宽慰许诺,又担心把他的伤口扒开撒盐。
    李家兄弟不知道,眼前这少年把李大春的事记在了心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