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姑娘,你也不要攀扯皇上和太后,今日确实是你冲撞在先。
我们不好私下处罚你,但你报上名号,在哪里当差,自然有嬷嬷同你分说。”
方圆儿歪着脑袋打量她几眼,倒是对他们家里送闺女进宫有些理解了。
若不是有她这个同甘共苦的发妻,挡在中间,这些女子说不得都能在后宫有一席之地,甚至得宠生子…
论容貌,论心机,好像各个都不差。
可惜,她最讨厌就是玩心机,更讨厌旁人觊觎她的夫君和位置…
她抬手拍拍衣袖上,看不见的灰尘,淡淡笑了笑。
“姑娘是聪明人,难道真想知道,我夫君是谁,儿子是谁?”
那端庄女子皱眉,渐渐就白了脸色…
方圆儿随手从身后摸出一个果子,一边啃着一边悠哉继续赶路了。
留下一众女子们面面相觑,到底意难平,小声问道,“文慧姐姐,她是妇人吗,怎么出现在宫里?
她的夫君是谁,儿子是谁?她是诰命官妇?”
那娇艳女子气得不成,“简直太嚣张了,让我知道她是谁,一定传信告诉父亲,有她后悔的时候!”
于文慧神色复杂的一直盯着那背影转过宫墙,这才低声说道。
“你怕是没这个机会了,因为她的夫君是皇上,她的儿子是太子!”
皇上,太子?
“啊!”女子们惊讶的捂住了嘴,倒抽的冷气让她们微微呛咳。
“她…她怎么在宫里!”
也有人很快清醒,质疑道。
“不可能吧?不是说没有邀请她观礼吗,就是楚家人都没进宫!
只有一个方玉,还只是在乾坤殿外边跪着。”
“是啊,我也听说了。”
女子们越说越觉得不可能,纷纷提供了自己的小道消息。
于文慧却没有反驳,低头往锦绣宫走去。
这个被她当做最大敌手,无数次想象第一次见面的情形,没想到居然是这般的…巧遇。
而这个女子,眼里没有她,对,就是这点儿,让她愤怒的心里好像火烧一样。
偏偏这些蠢货不自知!
在这宫里,能这般自在行走,毫无顾忌的女子只有这么一个。
因为她的靠山,是这宫里最大的主子,是天下的主子!
说什么皇上没有邀请楚家观礼,楚家有祖训,世代不为官,不插手皇权更替,怎么会进宫!
而这个女子,她表面上没有被邀请,但走出的方向却是太和宫。
那里住了皇上和太子,里面所有的奴仆都是这个女子的亲信。
是她跟着皇上骑兵,就带在身边的娘子军!
而她离开的方向是观星楼,前日就打扫干净,然后近卫军层层守护的地方…
这身份简直就是明晃晃的挂在脸上,也许她先前的所有打算,所有猜测都差了火候,还要重新再谋划。
因为对手比她想到要强大!
第七百四十五章 新皇新官都有三把火
观星楼上,老老少少看了大半日的热闹,吃饱喝足,也过足了瘾头,见方圆儿回来,就张罗回家了。
方圆儿小手一挥,送了老老少少回去,然后又带人把屋里拾掇干净,这才离开。
空间里,老人们聚在一起,说的眉飞色舞。
“哎呦喂,你们不知道,京都居然有那么多官,跪在地上黑压压一片。”
“可不是吗?太监宫女也多,差不多够一千了吧,这平日吃饭都要不少粮食!”
“富贵帝王家,就是这个气派!”
“论气派,还是要属咱们哪吒,平日看惯了他穿红色和宝蓝色,这突然换了明黄色,真是太俊了。”
“就是,就是,小胸脯挺着,真是威风。”
“最打眼的还是皇帝,先前只听你们说,皇上模样好,我还真没看见过,如今才知道,咱们圆儿啊,好福气。”
“对,皇上肯定是多少代皇帝里最俊朗第一个。”
老头儿老太太们,头一次没有分两个阵营,凑一起夸赞起来。
方圆儿听得脸红,扯个借口就回了楚家。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上任当然也一样了。
第二日,宫里就下了大赦的圣旨。
去年遭灾的几州免了两年的粮税,另外在先皇当政期间,所有旧案都要重新审核。
因为先皇胡闹荒唐被冤枉的官员,有了伸冤的机会。
说起来,这实在有些小气。
因为历史上新皇登基,通常都是大赦天下,几乎囚牢里的囚徒大半都可以赦免。
但新皇只说给伸冤的机会!
这还是方圆儿建议的,先前的宵夜可不是白送的。
夜天逸常同她说起一些政事,方圆儿可不是普通的后宅女子,她是男人起兵争天下都能鼎力相助的贤内助。
所以,她完全没有避嫌的想法。
一些她认为不合理之处,都会提出来。
这大赦天下就是其一,若是皇帝登基,作奸犯科之人都要被重新放出来,祸害百姓,这哪里是庆贺,分明是灾难啊。
当然不赦免,也不好,所以先皇那个疯子坑害过的人就成了赦免对象。
至于其余囚牢里蹲着的,真觉得自己冤枉,可以上告。
而这个拨乱反正之人,夜天逸直接给了方玉。
方玉在吏部当值过,对所有官员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放在京兆尹的位置上,管理整个京都的琐事,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又是舅兄,绝对值得信赖。
不会因为银钱或者暗地交易,冤枉了谁,又陷害了谁。
而空出的京兆尹大管家位置,东州府的夏侯敬元被调了过来。
这人虽然游有些油滑,一心向上爬,但对百姓来说,却是问心无愧。
而且东州府先前在天灾中,以工代赈,修路修水利,十分成功,功绩也是实打实的。
更重的是,他也是起兵之初的追随者,有从龙之功。
另外京都的防务,交给了崔琰。
这家伙粗中有细,忠心耿耿,不愿去守边塞,放到身边,守京都是最好的。
而陈大海则升为兵马大元帅,赶往西北边塞镇守。
兵部尚书再有两年就六十岁,该致仕还乡了。
到时候,他就被调回来接任命。
西南边塞那边,暂时有大师兄坐镇,节制着叶蒙。
加者叶天升和程知秋在手,过两年近卫军的将领能够制衡叶蒙,大师兄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十几万近卫军,几处边塞一分,剩下两万放在距离京都几十里的大营,策应京都也就算安置妥当了。
对于这几道圣旨,整个京都都震动了。
有人心急为自家亲朋鸣冤,有人嫉妒方玉一步登天,更有人羡慕陈大海和崔琰等人的好运气。
但无论如何,没人敢质疑这几道圣旨。
因为新皇登基,谁敢挫新皇的锐气,谁就等着倒霉吧。
这可不是先前那位自小病弱,疯狂想成仙的。
也不是先先前那位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老傀儡…
这是一手打天下,文武双全的魏武帝!
再说了,就是出头试探,也要旁人先冲啊。
结果,就抱着这样的心理,方玉上任了,崔琰上任了,陈大海也出京了,只等远在东州府的夏侯赶到。
依旧没人做这个出头鸟,不得不说这世上傻子真不多…
而方玉更是把新官上任三把火,演绎到了极致。
上任不过几日,他就再次让京都震动了一把。
先皇时候,一位因为直言上谏的大学士被砍头,家人流放。
方玉直接翻案,上奏折赦免大学士的家人。
夜天逸准奏,甚至追封了大学士,在大学士任教过的国子监给大学士刻了雕像和生平,实打实的流芳千古。
几乎整个京都的读书人,都因为此时瞬间归心。
茶楼酒馆,书院,茶社画馆,几乎都是一片歌功颂德。
而私下被人担心成为酷吏的方玉,也成了炙手可热的大红人。
有人想要他为亲朋好友翻案,有人想攀附,有人想拉拢,简直把他当做仅次于皇帝的那块肥肉。
当然,动心思最多的,就是他的亲事了。
这样踏上青云路的新秀,预备国舅爷,是绝好的女婿人选啊。
于是,搬回方家小院儿的方玉,多添了一个烦恼,就是应付蜂拥而至的媒人。
他索性在刑部衙门安了家,一日三餐,家里给送来。
晚上就直接住值房里,左右他也是进空间看案卷,值房是不是逼仄,条件差,同他没什么干系。
这般,倒是躲过了媒人,但各种邀请帖子却堆满了案头。
赏花,喝茶,酒宴,简直无穷无尽,他一个都不理会,也算做到了一视同仁。
这般,天长日久,倒是被京都众人送了一个铁面无私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