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李李耳     书名:愿君世世安
    兰努尔眼中含泪,“后来义姐为护我,刺杀侯贺不成,被他做成活靶生生射死。”
    “大人。”她泪流满面道:“民女不惜代价,只求侯贺一死!”
    她的神情如此悲恸,就连纪宁都做不到无动于衷,“你放心。”
    他安抚道:“侯贺本就该死。”
    只不过……
    “此事本官会呈请圣上定夺,届时你作为人证接受审问,途中若有意外,可能会危及你的安全,你可有准备?”
    兰努尔重重磕头,“民女不怕!”
    见此,纪宁差使屋外的阿醉去请李管家。人进了屋,他吩咐管家将兰努尔带下去安顿好。
    两人离去,他又命阿醉挑两个暗卫,随时护在兰努尔左右。
    阿醉遵命,却在即将出门时折返,“主子。”
    见他欲言又止,纪宁问:“怎么了?”
    阿醉答:“何必将她养在府内?前世就因为她招惹了不少流言。”
    “流言非出自她口,谈何‘招惹’?再说,”纪宁的目光落到门扉上,“前世她助我颇多,现在没有弃她不顾的道理。”
    阿醉赧颜,“奴明白了。”
    窗外,天是蒙蒙一层灰,好似风雪欲来。
    第13章 道不同
    一夜气温骤降,清早天亮,屋外各处都覆了一层薄雪。
    阿醉带着暖炉和厚衣裳敲响纪宁房门,只听里屋传出阵阵急咳。
    “咳咳,进来。”
    推门入内,纪宁墨发披肩,正站在茶桌前倒水喝。隔夜的水早已凉透,一杯凉水下肚,他咳的愈发急促。
    阿醉放下暖炉,将手中狐毛领的披风披到他身上,“主子,可有发热?”
    纪宁摆手,“只是染了寒气咳咳不打紧。”
    窗外鸡鸣,阿醉看了眼天色,“现在还早,奴去熬壶伤寒药,您喝完再上朝。”
    “不了。”纪宁扭头,避开人咳了两下,“没什么可担忧的咳,坏也坏不到哪儿去。”
    自然,好也好不到哪儿去。
    闻言,阿醉表情突地变凝重。
    知他在为自己伤心,纪宁叹气,“你我都是多活一世的人,有些事该看开些。”
    阿醉默不作声,转身去拾倒不远处的炭火,不多时,纪宁看见一滴水溅上滚烫的炉边,迅速被烤了个干净。
    主仆二人收拾完,乘马车往宫内走。马车出府门,纪宁听见耳后有喊声。
    “将军!纪将军!”
    纪宁授意停车,掀开窗帘,外面站着的是侯远庭。他身上盖了层雪,想是等了许久。
    他抱拳行礼,不等他开口纪宁就道:“想为你大哥求情的话就免了吧。”
    侯远庭一顿,还是道:“我大哥虽然不学无术,但绝对做不出害人性命的事,请将军明察。”
    纪宁不睬,“本官只信证据,且你大哥的案子由赵大人负责,要明察也是赵大人去查。”
    言罢,他叫马夫继续驱车。
    车轱辘碾过路面积雪,发出哼唧声响。
    侯远庭紧跟在车外,仍在为侯贺辩护,“我大哥少时也是一军副将,曾镇守南部海域,击溃倭寇数余次!”
    “他也曾冒着海啸危险救了一渔村的百姓!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你们口中坏事做尽的恶人?!”
    “将军!将军——恳请您明察,还我大哥一个公道!”
    马车越走越快,耳后的声音远去。最后,纪宁听见那声音里似乎夹有哽咽。
    侯远庭说的不假,将门难出犬子,十年前侯贺也曾是京都略有名声的武将。
    只不过此后的一场意外他折断了腿,自此只能弃戎回到京城,挂起闲职。可似乎也是自此之后,他的性情便大变。
    哪怕两世,纪宁依旧不知侯贺为何会变成如今这样,但这不是他应该去探寻的事。
    毕竟,人心,瞬息可达万变。
    马车照例停在宫外,下车后纪宁独自入宫。
    不知是因为到了冬月的原因还是其它,今早的皇宫肃静异常。
    待他入殿,人已经来得差不多。
    殿中人人噤若寒蝉,垂首立在两侧,而侯严武跪在正中央,一眼看去苍老了许多。
    没一会儿,萧元君进殿。
    寒风凛冽,吹得众人瑟缩发抖。
    今早注定不寻常,萧元君免了百官的朝拜之礼,一落座便问众人:“诸位近日可都听到了什么风声?”
    无人答话。
    萧元君转而看向纪宁,“右相,你呢?”
    纪宁压下喉间咳嗽,出列回答:“回禀陛下,近日京都府台前有百姓集聚,均为状告侯贺。”
    萧元君又问赵禄生,“左相,你可有听到什么?”
    赵禄生答:“禀陛下,臣同右相所闻之事一致。”
    萧元君一笑,看向其它不吭声的官员,“怎么,整个朝堂难道只有两位宰相能够倾听民意?”
    如石子掷湖,所有人咚地跪地。
    萧元君还是笑,只是这笑染有狠意,“左相,朕命你去查的事,有没有结果?”
    赵禄生从袖中掏出奏折,“回禀陛下,侯贺一案臣已查明。”
    海福将奏折呈上,萧元君展开看完,嚯地仰手丢到侯严武跟前。
    “你自己看看!”
    侯严武跪了两日,膝盖已经僵硬不堪。他膝行向前,捡起奏折,待看完里面内容后,他蓦地跌坐在地,浑身颤抖。
    “侯严武。”这是萧元君第一次直呼其名,“你在宫里跪了两日,口口声声替侯贺求情,说他品行不坏,只是顽劣,朕竟然不知,‘滥杀无辜’在你侯府原来只能算得上顽劣!”
    侯严武面色死灰,似是受了莫大的打击。许久后,他朝萧元君磕头,声嘶力竭:“老臣要知道逆子如此!早就一剑劈了他啊——”
    萧元君不睬,叫赵禄生将侯贺经年所犯罪行一一细数出来。
    赵禄生领命。
    “经京都府台查实,侯贺以公谋私,私设铁矿,属实;强抢民女,逼良为娼,属实;枉顾人命,致二十六人死亡,属实……”
    桩桩件件,十六条罪状,无一例不是死罪。
    赵禄生禀告完毕,朝堂静了半柱香的时间。
    萧元君一手搭在龙椅扶手上,目如寒冰,“诸位认为应当如何定罪?”
    鸦雀无声。
    按照例法,侯贺死罪难逃。但纪宁清楚,萧元君并不想治侯贺死罪。他现在的大动肝火只是因为此案激起民怒,如果就这么轻罚了侯贺,君威难立。
    所以,萧元君在等一个台阶。
    果不其然,侯严武出声道:“陛下——”
    他将头重磕在地,“子不教父之过,臣有罪,愿担责罚,自请五十大板。”
    萧元君不言,听他继续说完。
    “逆子犯下滔天大罪,臣不求陛下宽恕。但请看在他也曾立过功的份上,免去他的死罪。哪怕打断他的另一条腿,将他扔去边塞,怎么样都行,老臣求陛下了——”
    赵禄生接上侯严武的话说道:“陛下,侯贺犯滔天大罪理应诛之。但,他也曾立过功,虽功不抵过,但可免死罪。臣以为,应将其贬为庶人,废其一身经络,流放北疆。”
    台上,肉眼可见的萧元君的怒气消弭大半,他沉眸思忖良久,就在他即将开口将此事拍案定论时,纪宁站了出来。
    “臣有事要奏。”
    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他身上,或惊诧,或疑惑,唯独萧元君眼底的情绪变化最为激烈,是满眼的不解。
    纪宁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状纸,“陛下,臣认为应判侯贺死罪。”
    萧元君表情骤变,张嘴就想问纪宁现在是在做什么?
    不是商量好由他……
    纪宁自顾自的道:“昨夜一女子造访我府,说她是听雨楼的一名艺伎,曾亲口听侯贺说过,其在城郊庄园内藏有甲胄。私藏甲胄,等同谋反,谋反之罪,罪无可恕。”
    “你胡说!”旁人未出声,侯严武先嚷道:“纪宁!我侯家世代忠烈,岂容你羞辱?”
    他睚眦怒目道:“我侯严武忠心耿耿,要是真有谋反之意,九族当诛!”
    纪宁道:“侯大将军,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儿子吗?若不信,陛下现在就可派人去查。”
    众人望向台上的君王,却见君王死死盯着纪宁,神情可怖。
    谋逆之罪不同于其它罪名,不可不查。
    萧元君终是不得不接受什么似的,挥手施令,“来人。去查。”
    御前军快马加鞭地去,却迟迟无人归。
    外面风一重雪一重,纪宁始终维持着躬身低首的姿态。
    他感觉头顶那束目光变得越来越沉,越来越冷。
    他清楚,萧元君此刻定是恨他的。
    一个时辰后御前军统领回宫。
    不需多问,只看见他手中捧着的一摞铠甲,众人已将结果猜了个大半。
    未等萧元君定夺,侯严武便一口鲜血喷出,晕死在了殿堂之上。赵禄生忙去扶人,殿中登时乱做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