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李李耳     书名:愿君世世安
    “表弟要回来了?”王齐全双眼骤亮,“好啊!回来好。听说陛下答应过,只要表弟得胜归来就重赏他,还是表弟最有出息。欸?舅舅,表弟具体哪一日回来?我去接他。”
    侯严武一眼瞪过去,“这不是你该管的事。赶紧滚回去!”
    王齐全悻悻然瘪了瘪嘴,揣着手一瘸一拐地往家去。
    万岁殿
    从漫长的晕眩中清醒过来时,纪宁已经躺在了萧元君的怀里。他半睁着眼,全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看到萧元君探了探他的额头,随即表情陡然变得焦急。
    “你怎么这么烫?身体不舒服为何不跟朕说?”
    什么不舒服?
    记忆出现短暂的缺失,纪宁眨了眨眼,一脸迷茫。他只记得自己刚才是要问什么,于是开口道:“陛下,你刚才,在说什么?臣没听清。”
    眼下这个时候,萧元君哪里还有功夫管什么赐婚不赐婚。他道:“那都无关紧要。你勾着我脖子,我抱你上床,传太医来为你医治。”
    一听传太医,纪宁本能抗拒。
    恰此时一阵锐痛袭来,他捂着额角痛吟,待疼痛削弱,再睁眼,他逐渐恢复了神志。
    看着脚边浸湿的地毯,看着萧元君握在自己手腕的手,看着自己与他交叠的衣角,纪宁如遭雷歼。
    他怎么会,怎么会在萧元君面前病发?
    他近乎慌乱地挣开萧元君的手,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不必了陛下,这咳咳,不合礼数。”
    闻言,萧元君心中登时生出一阵恼意,他抬手去按他的肩膀,手掌落到实处时,碰到的却是一片硌人的骨头。
    似是被这人瘦弱的程度吓到,他愣了许久,方气道:“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要朕跟你恪守君臣之别!”
    纪宁不为所动,满心满脑只想快些逃离,“我的身体我最清楚,只是染了风寒,有些高热,不要紧。”
    “你当朕瞎吗!”萧元君忍无可忍,他挑起纪宁已是皮包骨的手腕,“你瘦成这样也只是因为高热?”
    他手掌略微收力,便将纪宁意图抽离的手握得更紧,“你的力气就这么点?从前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打败朕吗?现在为何连朕的手都挣不开?”
    纪宁不搭话,他羞恼地瞪着萧元君,“陛下。松手。”
    萧元君佁然不动。
    纪宁手腕施力,仍未能挣脱,“陛下。松手!”
    “……”
    “陛下!”
    纪宁张嘴喘息,干涩的唇瓣裂开了一条血口。
    他作出一副十足冷漠的模样盯住萧元君,故意激怒道:“陛下,你不是臣的什么人,臣就算有什么事,也与你无关。”
    说完,他等了许久,没有等到萧元君怒不可遏叫他“滚”,反倒被对方打横抱起。
    纪宁心急如焚,脱口而出,“萧元君!萧?!你给我放开!”
    话音落地,萧元君止住脚。
    他打量的目光一寸一寸地碾过纪宁的面庞,确定对方的慌乱失措不是作伪,他又出乎意料地将人放在了就近的座椅上。
    “来人。”他传人进殿,待小太监停在门外,他吩咐道:“传轿辇,送右相回府。”
    语毕,他不看纪宁一眼,径直走出书房。
    目送人离殿,纪宁心中的忐忑不减反增,萧元君突如其来的转变实在奇怪,这让他很是不安。
    一刻钟后,轿辇送纪宁出宫。
    又一刻钟,前去拟旨回来的海福被叫进帝王的寝殿。
    萧元君面朝窗柩,神色凝重,“找个面生可靠的人,派去右相府给朕调查清楚,纪宁招的那些道士究竟是做什么的。”
    暗查右相府,这可是从未有过的大事。
    帝王和右相莫不是真有什么不可和解的矛盾?
    海福暗暗心惊,面上却是八风不动,“是。”
    他眼眸一转,试探道:“陛下,我看右相抱恙,可要挑些补品药材送过去?”
    萧元君回眸,冷冷瞥他一眼,海福登时噤声告辞。
    窗外,大雪已能没过人的脚踝,萧元君静静看着,眸中愁丝盘旋。
    恪守君臣有别的人,竟惊慌到直呼他的名、字。
    所以,他究竟瞒着自己什么事?
    什么事又值得他这样隐瞒?
    第31章 望北塔
    回府路上,大雪纷飞。
    宫中的轿辇一进纪府,府里就乱了锅。
    纪宁被抬到别院时,已经烧得昏昏沉沉,阿醉让轿子停在院门口,只留了几个信得过的人将他扶进房间。
    回了屋关上门,阿醉翻找出药丸,熟练地送到纪宁面前。
    纪宁偏头躲开,气若游丝,“不吃了。”
    他如今的身体,已是药石无灵。
    阿醉亦不强求,他放下药,取来干棉帕为他擦汗,“主子,可是出了什么变故?你怎么进了一趟宫,变得这样严重?”
    纪宁也不知道,虽说前世好多细枝末节的事他都记不起来,但他绝对不曾有一次,是当着萧元君的面发了病的。
    他抬起自己的右手举在眼前,这只手如今只剩一层苍白的皮,覆盖在骨头和乌青的血管之上,随处都透露着一股病态。
    可前世他的身体从未衰败得如此快。
    究竟是怎么回事?
    莫名的不安席卷心脏,他骤然闭眼,鼻息粗沉。感觉到一阵强烈的濒死感朝自己涌来,他攥紧身下床单,“阿醉……”
    尾音消散,他彻底昏厥了过去。
    夜里,大雪未歇,雷雨降至。
    如此罕见的天象,以至于往后许久,京都城的百姓都觉惊奇。
    那场雨下了三天三夜,纪宁便昏迷了三天三夜。
    窗外乌云摧城,雷音震耳,好几次纪宁被雷声吵醒,可看见的都只有一片漆黑。
    不知多久,外面雷声没了,雨停了。
    纪宁睁眼,发现自己站在一座塔前。
    眼前的塔由青灰色的石砖搭成,一眼望去高耸入云。
    纪宁环视四周,只觉惊奇,脚下的街道的确是京都城,可他怎不知城中有这样一座塔?
    他绕塔一周,塔下没有牌匾,亦无人看守,只有一道低矮的拱门,他要完全蹲下才能顺畅通过。
    进了塔,一步之外就是一望无际的阶梯,阶梯两侧烛火通明。
    顺着塔往上走,每走一段路,他就能看见几块篆刻了经文的石砖。
    这些石砖嵌在塔内,比其它砖块凸出一截,一块接一块,形成了一个接一个的环。
    纪宁停在一块砖前仔细研读,一知半解的,只能猜出是些祈福祈祷的经文。
    他抬头往上看,视线之内,这样的环形有成百个。
    如此规模,这塔是为谁祈福而建?
    他继续往上走,明明自己仍在病中,可步履轻盈到一直走到塔顶都不曾感到疲乏。
    站在塔顶,此时阳光正好。他扶住栏杆远眺,可以看见整个京都城的脉络,再远一点,则是望不清的北方天地。
    “咚。咚。咚。咚。”
    耳后传来木鱼声,纪宁回头,一位和尚背对他跪在塔碑前。
    和尚看着年岁不大,纪宁唤他,“小师父。”
    和尚不应声,依旧一下一下敲着木鱼。
    纪宁斟酌再三,继续道:“请问师父,这是何地?”
    “咚。”
    “咚。”
    “咚。”
    木鱼响过三声,戛然而止。
    和尚答:“启国,望北塔。”
    纪宁又问:“此塔为谁而建?”
    和尚答:“右相,纪世安。”
    轰——
    纪宁浑身一颤,登觉悚然。
    他睁大眼睛看向和尚面前的塔碑,上面赫然写着他的名字——“纪宁,字世安,薨于元瑞四年。”
    周身的汗毛在一瞬间竖起,他不敢相信自己所看见的一切。
    他不是还没死吗?
    这塔这碑文都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梦吗?
    还未等他想明白眼前的一切,方才阳光正好的天空忽然乌云密布,顷刻间,大雪倾盆。
    雪花纷纷洒洒落在他的头上、肩上,触及他的肌肤时,他竟感受不到一丝凉意。
    脚下,雪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埋到了他的脚脖。
    他慌张撤退,与此同时,天色骤暗。
    塔下的街道被无数光亮填满,这些光亮流动着,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
    很快,四面八方的光亮聚在了塔下。
    纪宁错愕地看着,发现那些光亮之下是数以万计的百姓。他们人人手提灯笼,或带着纸钱,或揣着祭品,或默声祈祷,或悲恸痛哭。
    明明离得那么远,可纪宁还是将他们的表情看得清清楚楚,无一例外的,每个人的姿态都如此虔诚。
    他们在祭拜自己?
    纪宁越发想不明白,这究竟是梦,还是……
    “轰隆!”
    天空划过一道闪电,场景更迭。
    雪没了,光亮消失了,瓢泼大雨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