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桃花白茶     书名:穿越做纨绔[科举]
    按照他们小心眼的程度,不恨才是奇怪的。
    而且纪家也不能主动出去解释,毕竟都是捕风捉影的事,想要解释都无从开口。
    总不能站出来说,我家没矛盾吧!
    所以郑家唐家这种做法,就是2八九个趴脚面,不咬人,专恶心人。
    这事自然显得有些难办。
    不过家里小孩们还在烦恼时,大人们就已经力破谣言了。
    正好赶上给齐家齐大人饯行,纪伯章带着娘子卓夫人,以及二房三房,都去了宴席。
    还专门带上如今执掌中馈的二房家长子。
    其他小的一概不带,就连纪霆都在家中,便是表明态度了。
    就算是大房回来,也不会改变二房管着全家的现状。
    这种事,压根不用他们小的操心啊。
    五月十六,齐家人正式离开宜孟县,去往京城国子监任职。
    走之前,还跟纪伯章深聊许久。
    毕竟京城情况不同其他,纪伯章怎么也是刚从那边回来,自然知道其中情况。
    在那里,务必要小心谨慎
    ,谁知道会得罪谁,谁知道谁又能起势。
    说起来,宜孟县这六家里。
    如今也只有郑家,纪家,没有在做官的子弟了。
    以前官运稍弱的齐家直接去了京城,自然跟之前不同。
    怪不得郑家想办法要踩纪家一脚,为的就是甩掉倒数第一的名头。
    让纪霆来说,这有什么好甩的,不都差不多吗。
    齐家一走,私塾大比的事情也算彻底结束。
    宜孟县各家,该学习的学习,该做事的做事。
    而宜孟县城门口,来了一个举人,两个书童。
    他们三人轻装简行,行事颇有章法,虽到了陌生地界,却并不显慌乱。
    三人找了个酒楼坐下来,想要吃点东西。
    那举人挑起话头,还真听到不小消息。
    文一书童道:“老爷,他们都说,纪霆回来两个月,换了三位夫子,您是第四位了吧。”
    文二道:“是啊,这换的,是不是有点频繁。”
    家学的贾夫子是因为纪霆骂他,他才离开。
    然后是博学馆的,之后是他爹。
    不过他爹不在家学教书,只在自己书房里管教,具体如何,还真不清楚。
    但总的来看,不是个好相处的学生。
    除了纪霆之外,还有纪家两男两女四个学生。
    以及他们二姑奶奶家十五岁女儿,七岁儿子。
    再加上三姑奶奶家的十四岁儿子,十岁女儿。
    当别人家的家学夫子,就这点不好。
    别看管吃管住,包了一切的生活花销,加上银钱也颇丰。
    可多数时候,还是没人愿意来的。
    水平一般的,家学自己都嫌弃。
    水平还算不错的,又没必要来。
    所以当时纪家家学宁可留着贾夫子,也换不了旁人,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能请到东昌府教育世家文家人过来,就是卖了之前的关系。
    可人人都知道,这关系用一次少一次。
    他们家如今还是这种情况。
    所以也是难办。
    这同样是家里觉得偏心的缘故。
    毕竟这事难办,不办也没什么。
    却因为心疼大伯,愿意动关系了。
    都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个道理。
    像纪家这种,最小的学生七岁,最大的学生十五,还是个女孩子。
    多数夫子为了避嫌,又或者觉得麻烦,都不愿意来。
    文夫子想到叔叔的嘱托。
    说是纪家家风还算正,他家过世的纪祖父纪探花,曾经办过文家忙,所以必须帮了这个忙。
    还跟他说,若那孩子实在顽劣,教到年底回来即可。
    当然要提前跟他们说明白,也好让纪家提前找人。
    这也算还了当年的恩情。
    这也是文夫子答应过来的原因。
    他家中事情也多,教到年底也差不多了。
    到时候借着过年放假,正好不过来,把文家欠的还清即可。
    至于天赋不天赋的,倒不是文家考虑的范围。
    毕竟天赋这种事,可遇不可求。
    在文家人看来,尤其是眼前的文夫子看来。
    读书的天赋,不在于是不是过目不忘,是不是二十八天内背完四书。
    而在于勤,在于思考,在于读书对这个学生的意义。
    能教出举人进士自然很好。
    但若能培养出一个善于思考,又热爱生活的学生,同样是一个老师的成就。
    “走吧,找个地方住下,再送去拜帖。”
    他们说好的五月二十到,提前一天不好直接登门,恐多有冒犯。
    找个地方安置下来,正儿八经地递帖子,才是正理。
    虽说他们不打算在这待太久。
    可该有的礼数跟体面,还是要有的。
    故而还在家写最后一篇学习感悟的纪家学生,二姑姑三姑姑家孩子们,齐齐放下手里的笔。
    夫子提前来了?!
    明天就要上学了吗!
    没错,明天上午。
    今天晚上,由纪伯章牵头,三家人主动去往文夫子所住的酒楼拜访,再吃顿饭,也算他们见过夫子了。
    等到明天一早,就在纪家家学见了。
    这是不是太快了啊。
    纪霆看着自己的字,应该是有长进的。
    还有三篇学习感悟,几乎都跟书法相关。
    小四小五对三哥哥的水平自然信得过。
    在家学时就不说了,在博学馆里,每个夫子都夸的。
    小四颇有些紧张,小五更是如此。
    虽说家里三个人不必分什么先后。
    可他跟三哥哥不同,三哥哥天赋好,随便学一学就能超过他。
    对他来说,唯有努力二字。
    六妹妹性格沉稳,可她写了一会,又放下笔,显得很是犹豫。
    算起来,她已经有近半年,没有夫子教导过了。
    虽说每日还在看书,总觉得会不会跟不上。
    七妹则在跟母亲撒娇。
    她是真的不想去学习的,可不学又不行。
    两位姑姑家的孩子们,几乎都是同样的想法。
    要开学了。
    哪个学生不头疼啊。
    而他们这八日的课业,也已经收上去了。
    说是明日会点评。
    开学头一日,就点评课业,会不会太严格啊。
    但对纪霆三兄弟来讲。
    他们都习惯了。
    短短两个月,都已经三个开学头一日了。
    纪霆把许久没看的四书拿出来。
    自私塾大比之后,这些书都没翻过。
    倒不是刻意为之。
    毕竟私塾大比都结束了,谁还管那些。
    一夜无话。
    纪家家学早早已经收拾利落。
    座位为男左女右,再按各自的年龄排序。
    男子这边,纪霆要往后挪一个位置,留给三姑姑家的瑞表哥。
    再按照纪家三兄弟排序坐,最后自然是年纪更小的二姑姑家的栋表弟。
    女子那边,六妹七妹则要挪两个位置。
    前面是二姑姑家的沁表姐,还有三姑家的珂表妹。
    纪家这种家庭,人口都已经算简单的了。
    如果是唐家那种,堂兄弟姊妹都有十八九个。
    再加上表兄弟们,只怕整个学堂都站不下啊。
    之前二姑姑三姑姑听说是大哥教学,就想把孩子们送过来。
    回娘家找了母亲后,得知是东昌府文夫子过来,自然也没意见。
    毕竟不管是大哥,还是文夫子,都比她们夫家找的私塾要厉害些。
    纪霆来到家学,姑姑家的孩子都已经过来了。
    只是他一来,四个同辈都站起来,齐齐看向他。
    大家表情各有不同,可相同点是。
    纪霆!
    最近宜孟县各家,都在聊的纪霆!
    尤其是各个私塾里,都在说他二十八天拿到私塾大比第一的事迹!
    纪霆早就把这事抛到脑后了,笑着先见过二姑家的沁表姐,珂表弟。
    然后是三姑家的瑞表弟,珂表妹。
    说起来,他娘对三姑颇为欣赏,但又有些敬而远之的意思,倒是让他有点好奇。
    这里面,也就纪霆跟大家不算熟悉。
    其他人则早就见过的。
    小六小七立刻凑到沁表姐身边,沁表姐性格随二姑,很温柔随和。
    家里妹妹们都喜欢跟她玩,肯定也带上三姑家的珂表妹,珂表妹才十岁,看着怯生生的。
    女子那边倒还和睦。
    男子这边,纪霆刚要说大家坐下吧,只听年纪比他们大一岁的瑞表哥道:“纪霆,你东西怎么还没搬走。”
    这说的,就是纪霆放在第一排的物件了。
    纪霆在京城的书童尽散了,这会没让帮忙,只能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