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 第29节

类别:其他类型       作者:傅祁多     书名:弯腰
    赵怀钧倏然笑起来。
    那鸟可是甘晓苒的心头宝,谁也动不得。
    当年甘晓苒找了一男朋友,也发生过这种事儿,那男的发飙,说什么要炖了这鸟。这话的真假尚且有待商榷,结果甘晓苒听了,宁可一脚踹了这男的,也要护住自己的鸟。
    依她的话:男朋友算什么东西,老娘的宝贝露露全世界就这么一只,赶紧给我滚蛋!
    甘晓苒那脾气说一不二的,赵怀钧没那兴趣招惹。
    可这样的奉颐实在是瞧得人心软。
    赵怀钧爽朗地笑,将她揽进自己怀中紧紧箍住,哄骗着她:“鸵鸟是野生动物,不能吃……”
    说完,揉了一把她毛茸茸的发,在她耳畔轻声叽里咕噜了两个字,低沉带笑的声调,听上去格外腻人。
    奉颐怔了怔。
    那两个字听着有点儿似粤语,很标准。
    但她还是听懂了。
    他说的是:傻女。
    傻姑娘。
    【作者有话说】
    【发音:shohnoei】
    原来是“索内”(姑姑的回忆),为不影响观感,改成“傻女”
    第19章
    ◎导演被换了!◎
    那天后来,奉颐加上了于大东的微信。
    虽是资方关系户,但她特别低姿态地向于大东示了好。于大东客客气气地回了她,一个讲究影视质量的制片人,这反应似乎已是顶好。
    奉颐瞧着对话框里于大东不冷不热的口吻,踌躇片刻,还是将那句话发了出去:
    【于老师,是这样的,这次能进您的组我特别荣幸,作为一个新人也特别渴望能遇见好的制作班底磨练演技】
    【所以能不能拜托您,只把我当成一个新人来看,其他的什么都不用顾忌】
    打着资方的名义进组,所有人都待她客客气气,日子怎么着也不会难过。
    可奉颐是见过反面教材的。那靠着资方关系的演员被剧组人谄媚着捧着,没人敢说真话,愣是将那白开水演技吹上了天。这位演员至今拍了许多戏,实力却甚少提升。
    奉颐忌讳这。
    她很清楚:靠关系得到机会,靠实力走得长远。
    于大东也意会到了她的意思。
    他一片匠心,从业二十几年,见过这行业的浮沉,也见过这许多靠着关系塞进来剧组的小演员们,他们大都心气浮躁,只奔着赚钱而来,少有人肯沉下心为这个具有文化艺术性质的行业贡献心血,那个一部作品汇聚无数戏曲家与艺术家的时代终究是远去了。
    所以奉颐如今能说出这番话,倒叫于大东高看她一眼。
    她等了两分钟后,于大东给她发来了一段长长的语音,同她打开了天窗说亮话。
    “奉老师您的作品我有看过,我这人说话有点儿直,您这演技放在以前,咱们肯定是不会录用的,但是作为新人,您的悟性还算不错,性子也沉稳,今后咱们肯定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希望那时候一定是因为您的实力。”
    话术先抑后扬,那就没打算惯着她。
    奉颐听得心中不是滋味。
    但她能力不行,这个得认。哪怕进修表演课的时候被老师夸,也多是“未来可期”这一类的大饼。
    大部分演技与角色都非常吃经验和经历,共情能力弱的演员通常很难在镜头前有出色的灵感与表现力。
    奉颐吃亏在经验太少,经历不足。就算上了表演课,将那些僵硬的声台形表修饰得大概圆缓,理论与实践也依然不能在几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内融会贯通。
    可怜以往拍戏时只是跑龙套,很少拥有呆在监视器旁重复看自己表演的资格,她没办法分析、总结,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回了家里对着镜子狂练,又或者等着剧播后在网络上翻出片段,以第三视角研究研究自己的问题。
    奉颐这次在郭玉成的剧组学到过很多东西。尤其在上海拍戏那段时间,是她长进最多的时候。
    那时她成天和老戏骨们取经问道,一有机会便跟在演员们身后聊天,聊什么都可以,总能问出许多有用的。然后回酒店用笔记本记下来。
    从表演课到现在,她已经写了厚厚一大本。
    金宥利见她认真,也很慷慨地将助理分了一个给她,那个姑娘帮忙拿着平板在镜头外录下她的表演,然后拷贝给她,方便她回酒店后自己复盘琢磨。
    她有长进,但并不多。
    至少对于于大东这种高质量高要求的人来说,远远不够。
    于大东做剧是有情怀的,他不会为了“权贵”而降低自己对影片的要求。
    关于这一点,那天她在饭桌上看见于大东不断暗示赵怀钧加磅投资以谋求更精湛的制作时,她就已经确定了。
    这种剧若是一个没表现好,便能被一群戏骨吊打。毕竟不是每个导演都有郭玉成这么好的耐心与技巧引导。
    每每想到这里,她便压力陡增,还没进组便噩梦连连。
    某天晚上醒过来时她浑身冷汗,猛地睁开眼,缓了几秒,才感觉额上有只手在轻抚宽慰她。
    那是她回上海的一周后,赵怀钧来上海出差,顺便来看看她。
    见她忧心至此,他这么个从来都稳操胜券要风得风的人自然不能理解。
    “怎么吓成这样?”
    黑暗中她瞧不清男人神色,唯能感受到他掌心的热度,透过薄薄的衣服传到她后背。
    奉颐装睡不吭声,借着夜色将自己那莫名的恐惧不安掩藏。
    赵怀钧不点破,只笑了声,说:“要是有人给你脸色,你尽管跟我说。”
    知道他是宽解她心头的紧张,可到底与奉颐的思维相悖,她敷衍地嗯了一声后,便将这句话抛之脑后。
    再后来,她的工作便正式开始运作起来,拍写真、走活动、准备营销推广的物料……没到一线的位置再忙也没多忙,只是日子不再似从前“游手好闲”,以至于有很长一段,她与赵怀钧都没有联系。
    他很少主动联系她。
    她也很难知道他的日常动向,偶尔一两次,也不过是从常师新嘴里泄露出,奉颐自己猜着的。
    她的表演课快接近尾声,常师新这时候正好给她配了一辆车和司机,外加一个小助理。
    那助理叫宁蒗,是个特别热血活泼的姑娘。她说自己选这份工作就是喜欢到处跑。她算过命,那先生说她得动起来才能发财,而且还得越远越好。
    荒诞的理由,稀奇古怪的姑娘。
    奉颐唯物主义,只信事在人为。
    但不知道常师新抱着什么心思招来的宁蒗,自打宁蒗来了后,奉颐那独自奔波的清静日子,就此多了个聒噪的小喇叭。
    譬如。
    《都市男女记》曾要求过一次让回去补拍镜头。
    宁蒗听说是郭玉成导演的剧组,特兴奋,一路叽叽喳喳的,跟着她到了地方后,却看见工作人员都在交头接耳地讨论,个个满脸兴奋,特别激动。
    郭玉成大导,他的剧组什么风浪没见过,能有这种氛围,怕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奉颐八卦之心燃起,刚动那个打听的念头,一转头,却发现宁蒗不见人影。
    她怔了一下,抬眼四处寻视,竟然看见这姑娘已经默默融入了吃瓜群众里,神色肃然,接话自然,就差没抓一把瓜子分给大家。
    奉颐:“……”
    两分钟后,宁蒗满面红光地跑回来,蓦然开口:“姐!李蒙禧好像要来!”
    听见“李蒙禧”三个字,奉颐心底一沉,接着迅速狂跳起来。
    李蒙禧?李蒙禧!
    她曾经坐在高中教室里,与西烛大肆阔谈若将来有朝一日能站在李蒙禧面前,她们会如何尔尔;也曾经在大学下课后路过李蒙禧的海报,驻足沉思良久。
    就是在拍这部戏之前,她也仍然觉得“李蒙禧”三个字是很遥远的事情。
    却从未想过,这一天竟然可以这么快地到来。
    那个几乎贯穿她整个童年与青春的男人,今日真的要来吗?
    奉颐忽然又感到一丝恍惚。
    宁蒗却疯狂点头,眼睛发光,仿佛恨不得亲自将这件并不确定的事情摁在板上成真。
    奉颐被弄乱了心。那天补拍的时候不在状态,一双眼睛时时刻刻都注意着外面的状况,连杯中水溢满出台了也浑然不觉。
    最后连郭玉成也不得不无奈地开玩笑,说:这么多年了还得是李蒙禧招姑娘们喜欢,明明没答应要来,可你看这,但凡传出一点儿风声,姑娘们都兴奋得不行。
    这通委婉的提醒听得奉颐脸红,赶紧道歉,请求再来一次。
    此后补拍很顺利。
    但不顺的是,直到她上车离开,李蒙禧也没出现。
    奉颐收拾整理间,好像听见他们又说,李蒙禧不会来了,但到时候路演会来替他们站台的。
    可这也是一句空话,没有着落。
    宁蒗面上有浓重的失望,嘴里嘟囔着:“那可是李蒙禧唉……”
    奉颐听后,望着车窗外光怪陆离的上海夜景,眸色清沉——西烛,我今天差点儿就见到李蒙禧了。
    与李蒙禧失之交臂这件事,她心里还是笼罩了些许淡淡遗憾。
    要是见到就好了。
    一个月后她进了新剧组。
    拍戏的导演姓刘,于大东请过来的时候,特意跟她打过招呼,说这人审美不错,就是脾气不大好,让她多钻研钻研,千万别拍个几十条都过不了。
    她想着自己总不至于几十条都过不了,当时就没太放心上。
    是等到刘导开拍第一场戏就是情绪最大的哭戏时,奉颐死活哭不出来,这才有了点儿危机感。
    这场戏是她全剧悲情的大爆发点,非常考验演员对剧本的理解,以及演技的基本功底。
    六月浙地梅雨季,空气里仿佛蕴着水,又潮又闷。剧组人员忍着受着,全站在太阳底下看着她。奉颐着急,却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