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类别:其他类型       作者:橘味汁     书名:榻下玉GB
    燕昭垂着眼睛看着,轻声开口,“我要去忙了。”
    怀里的人好半晌才回过神,愣愣地点头。
    可谁也没动。
    门外又催。
    “你自己……你自己洗干净,别的地方。”
    又点头。
    看起来表情有些迟钝,燕昭甚至怀疑他都没听懂她在说什么。
    反正,她也没太听懂书房外的人在说什么。
    什么医师、闹事,零星几个词落进她耳中,但她脑海一直只有一个想法在环绕。
    真的,好软。
    -
    几处施粥棚有人带头闹事,捉到背后指挥的,惩戒定罪;义诊摊子药物不足,百姓渐生不满,她又好一通安抚。
    半晌忙下来已近入夜,等燕昭再在书房坐下,天已经黑透了。
    提笔前她先往桌角看了眼。
    白日里留下的墨汁狼藉已经被清理过了,砚台周围干干净净,仿佛都是她的一场梦。
    可她还牢牢记得那个少年被她箍在怀里时的模样,呆呆愣愣任人揉捏,脸上被她蘸着墨画花了也没有半点反应。
    像是可以对他做一切。
    她眯起眼睛,试图克制自己的心猿意马,但书云似乎误会了她的意思,见她盯着砚台,以为她需要墨,就主动走过去开始研磨。
    燕昭恍惚觉得,今晚这个公没法办了。
    “殿下,”她边磨墨边说,“当初南下途中,殿下与四郡商定联合赈灾,其中江余、平宁的物资车队最早到了,长陵郡也没什么问题,只差芜洲……”
    “偏偏芜洲郡承担的任务又最重,除了粮和柴,还有不少药草。今日有人闹事,也不乏缺医少药的缘故。”
    她顿了顿,“殿下,要不要派人往芜洲方向接应?万一是运送途中出了什么麻烦……”
    “芜洲?”
    借着这个话题,燕昭定下心神,随即脑海跑过几个名字,把情况猜了个七七八八。
    “不用。左不过这两日就能到,他们不敢延误太久。不过……等车队抵达的时候,记得通知我,我亲自验收。”
    书云点点头,接着又听见燕昭开口,
    “还有一样,去把淮南郡下属县镇的卷宗和地方志找来。”
    “县镇?”她一愣,“淮南郡下属八县两镇,殿下要那些来做什么?”
    “我得去一趟。虽然前些时日地方上奏报说情况尚可控,但我总觉得不妥。再者……”
    燕昭觉得手里空,随手抓来一支细笔,攥着笔杆轻轻摩挲,
    “安人心、除民害,还有灾后的新政新税,不亲眼看看根本不行。”
    书云有些惊讶:“殿下想了解情况,派人去巡视就是了,若亲自去,那是否太……”
    她想说太辛苦,可一对上燕昭视线,话音又一顿。
    天色已暗,可那双琥珀色的眼睛仍然熠熠生辉,瞧不出半点疲态。
    某一瞬间,她甚至恍惚以为看见了少时的小公主,耗不尽的精力、使不完的劲儿,还有藏也不藏的坏心。
    似乎有什么变了。
    燕昭不知她所想,随手翻了翻案上的奏折,叹了口气。
    “不过这么一来,年前必定是回不了京了。你去太守府的私库里挑几样好的,到时随着公文一同送回京给阿祯。他头回独自过年,难免心中不安。”
    书云点头应是,刚想问那些卷宗是否今晚要,就看见桌案后的人丢下了笔,起身要走。
    “殿下要去哪儿?”
    门边燕昭回过身,迎着灯火冲她一笑,“我去睡觉。”
    门扉开了又合,直到烛台上跳动的火苗都静了,书云还站在原地沉思。
    殿下确实是变了,变了不少。
    眼下才刚亥时半,若是从前,灯油还得再换两轮。
    但最近……
    她好像喜欢上了睡眠。
    -
    虞白渐渐明白,为什么小时候的燕昭总爱破格逾矩了。
    犯禁的紧张感令人上瘾。
    尤其心跳骤然加速又缓缓平复的时候,心口那种难以言明的酥痒感,让他觉得仿佛整个人都活过来了。
    他也逐渐摸清了燕昭的日程。
    晌午她都在外头忙,不到午后不会回来。于是他就在燕昭离开后溜出去给人义诊,赶在午膳前回来,回到房间静静坐着。
    几日平安无事。
    这一日,虞白惯常早早出门,低头垂目走在街边,尽量不引起过多注意。
    然而,今日似乎有什么与往常不同。
    寒风中排队领救济的百姓个个面带喜色,似乎有什么好事发生。
    他不自觉精神紧绷,果然,转过一条街口,一队新开进城的马车赫然入目。
    马车上堆着一箱箱货物,车轮上还挂着一路奔波的泥雪。侍卫提着刀守在一旁,朝好奇打量的百姓高喊:
    “都散开,别聚在这里!等殿下检查过后自然会发到你们手里!都散开了!……”
    听见燕昭要来,虞白心里一紧,立即就想离开。
    可此时掉头必定会引人注目,他只好把本就宽大的兜帽拉得更低,装作路过的百姓,低头前行。
    行走间,只言片语落进他耳中,什么“芜洲”“物资”“等了很久”。
    值守的侍卫们也难掩兴奋,肉眼可见这批赈灾物资丰厚,整座城所有人都渴盼已久,如今终于运到,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虞白听着,步速丝毫未减。虽然是比之前大胆了不少,出入街头巷尾行医助人,但多的他不敢理会。
    只是担心燕昭是不是又要忙了,是不是又要很久才能见她一次了。
    贴着路沿走过一段后,车队到了末尾,箱子上个个蒙着油毡。虞白不经意朝油毡底下瞥了眼,视线一顿。
    是药材。
    相比起粮食和柴,这几车药物显得没那么要紧,所有人的注意都不在这里。旁边那几个老先生看着也像是临时征调来的,边查验边登记,手忙脚乱。
    没人留意到他。
    虞白小心地走过去,跟在一位老先生身后,视线悄悄扫过一口口箱子。
    防风、荆芥、苍术、麻黄。不少人风寒湿邪,这都是对症的药。视线继续移动,有一小箱艾草,还有……
    那是……连翘?
    他慢慢挪过去,眯起眼睛细看。
    连翘清热解毒,灾民挤在棚屋里易生疫疠,用这个预防很合适。只是眼前这几箱……
    他把兜帽往下拉了拉,拢紧披风离开,只留下轻飘飘一句:
    “那车连翘,好像有问题。”
    李义正一样样记着药材数量。
    缺医少药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盼星星盼月亮等着这车药材,如今好容易等到了。他埋头记得认真,等停笔才回过神来:
    “……什么连翘?”
    他左看右看,旁边没有人。
    对面同样在查验的大夫头也不抬:“连翘?连翘在后头那车。”
    李义“哦”了一声走过去,发现已经登记过,便准备朝下一车走,然而视线一错,又猛地顿住。
    然后,他凝神靠近,拂开表层,拈起一枚细看细闻。
    片刻后他大惊,朝不远处的护卫喊:“不对!这车药材有问题!”
    远些的胡同口,一抹衣角这才离开。
    消息层层传上去,燕昭很快赶了过来。
    “药材有问题?怎么回事?”
    李义满脸忧色:“回殿下,是这车连翘,以次充好。上头一层尚还可用,底下的大半受潮,甚至有的已经发了霉……”
    燕昭抓起一把查看,示意他继续。
    “殿下,连翘清热解毒,透邪外出,主治疫疠。眼下城中有殿下治理,一切太平,可若是哪日不慎闹起疫病……”
    李义吞了口唾沫,“若真闹起疫病,药材无用,那可是……那可是会殃及一城的灾难啊!”
    燕昭丢下手中的药材,抬手招呼不远处的侍卫过来,又瞥了李义一眼,问:
    “是你发现的?”
    李义又惊又慌,大脑空白,听见追问,他刚要答“是”,接着又意识到不对。
    似乎……不是他发现的。
    似乎有个年轻的声音,轻飘飘的,经过他身后时丢下了句,连翘有问题。
    他正竭力回想,旁边,燕昭却当他默认了。
    “赏。”
    又向侍卫:“这批物资全部扣下,逐一查验,随车运送立即押入大牢。书云,即刻传信过去,问责芜洲。”
    几人洪声应是,匆匆离去。
    李义愣在原地哑言许久,忽地大惊。
    …*…不会是闹鬼了吧!
    直到夜深,太守府书房还亮着,气氛严肃。
    尤其当有人来报说,有一车作物种子也同样出现以次充好的问题时,空气几乎凝滞。
    “……倒是聪明。”
    良久,燕昭意味不明地笑了声。
    书云明白她意思,随即接话:“出问题的两车,连翘是调来备着以防疫病的,作物种子也要等雪化后才会陆续播种,都不像粮食、柴火一样急需急用。若今日没能及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