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类别:其他类型       作者:昭灼     书名:漂亮姐姐
    她其实有点心动,主要是赚钱的前提就是身体好,不然熬不动夜赚什么钱?
    “我……我跑不动啊……”谈丹青打退堂鼓,说:“我以前就没怎么跑过步。”
    “慢慢来,刚开始都跑不了,我带着你跑两周,你习惯这个运动强度就好了。”
    “唔。”谈丹青哼唧了一声,算是答应。
    “等你习惯了,”绪东阳继续说:“我们就能两个小时三个小时……”
    谈丹青:“???”
    敢情是在这儿等她呢?
    “吃点药吧你,”她气得用枕头盖住了绪东阳的脸,“谋杀!”
    绪东阳抱住她的腰,往下一拖,说:“谋杀亲夫啊。”
    谈丹青说:“怎么就是亲夫了?不要脸……”
    “姘头也行,”绪东阳说:“不介意做小的。我本来就年纪小。”
    “年纪小受人疼是吧?”谈丹青被逗得直笑,说:“到底从哪儿学来的油嘴滑舌!”
    闹了一整晚,谈丹青第二天快中午才起。她以为今天绪东阳就会逼她跑步,但绪东阳说她昨天没休息好,不能跑。于是两人在学校附近的小吃街吃了最地道的老北京小吃。
    谈丹青学北京人说话:“这儿的儿烤儿羊儿肉儿真儿好儿吃儿。”
    绪东阳哑然失笑,说:“北京人也不是每个字都加儿化音。”
    谈丹青说:“听起来差不多,说快了我就听不懂。”
    “想吃什么?”绪东阳拿起菜单。
    “豆汁儿!”谈丹青一上来,就要来点老难度。
    “你确定要喝豆汁儿?”绪东阳挑眉。
    “确定!”谈丹青还掏出手机,点开摄像功能,“我还要拍vlog呢,整点节目效果。”
    “行。”绪东阳按谈丹青的要求点了豆汁,但他又另加了炸酱面和小笼包,待会儿谈丹青绝对要吃。
    不一时,豆汁儿,小笼包端上桌。
    只是闻着豆汁儿的味,谈丹青已经接受无能。
    她捏着鼻子,直摆手:“快快快,快快把它拿走……”
    绪东阳给了她一个无可奈何的眼神。
    “那你先拍一下吧。”绪东阳提醒。
    “哦对,差点忘了。”谈丹青拍了几张,就要绪东阳赶快拿走。
    绪东阳用汤勺将谈丹青执意点的豆汁给喝了。
    谈丹青看得直皱眉,说:“你……难道觉得好喝?”
    绪东阳摇了摇头,说:“难喝。”
    “那你还喝。”谈丹青有点心疼,说:“你别喝了吧。”
    “免得浪费。”绪东阳说。
    谈丹青挺喜欢绪东阳这种性格,绝对不浪费粮食。
    “那你喝了,就不许亲我。”谈丹青说。
    绪东阳一时表情十分精彩。
    谈丹青忍不住笑:“好啦好啦,我还是亲你。”
    绪东阳这才面色稍霁。
    往他嘴里塞了一只小笼包,说:“压压吧,我不该非要点的。”
    绪东阳使劲嚼了一会儿,才咽下去,说:“没事。”
    “绪东阳?”恰巧几位室友也来吃早饭,王越桓过来打招呼。
    张鹏也在,看了谈丹青一眼,又立刻收回目光。
    店铺空位紧俏,几人便过来一起拼桌。
    王越桓说:“好巧啊,刚好一起吃。”
    【作者有话说】
    终于,终于放我出来啦!
    55
    第55章
    ◎上面◎
    一见谈丹青,王越桓就被惊艳到。
    他素来心直口快,说话想什么说什么。
    刚落座便盯着谈丹青足足看了三秒,脱口而出:“我去,姐姐好漂亮!!!我上次看阳哥手机屏保,还以为是女团爱豆,阳哥非说是他女朋友,我以为他耍我。”
    绪东阳脸色黑了黑。
    谈丹青眼尾弯起,笑意灵动清浅,说:“太会说话了。”
    五个人刚好坐满一桌,围桌坐定,王越桓一瞧桌上摆开的豆汁儿和小笼包,笑得直拍腿,说:“嚯,入乡随俗第一关啊,丹青姐,您尝了没?”
    王越桓一用北京腔调说“您”,谈丹青就想笑,跟说相声似的。
    “没,”她朝绪东阳的方向抬了抬下巴,说:“都归他了。”
    众人一阵哄笑。
    王越桓竖起拇指:“不过您今儿算来着了!这可是正经老字号,灶火旺着呢!”
    谈丹青眸里闪着好奇,问:“你是北京人?”
    “嗯呐。”王越桓点头。
    “地地道道北京孩子。”另一室友接茬。
    王越桓立刻作揖讨饶:“可别介啊,求放过啊,京爷这帽子戴不起,现在他们都叫我‘京孙’了。”
    谈丹青也前仰后俯,抛出经典题目:“北京话怎么说西红柿炒鸡蛋。”
    “胸柿炒鸡蛋!”王越桓答得生脆。
    满桌顿时哄笑开。
    谈丹青社交手腕比这几个愣头青老练许多,几番你来我往便宾主尽欢,气氛融洽和谐。
    她在心底微微感慨,学生像摊开的书,一眼就能望到底,心里想什么,都明晃晃地写在脸上,这份未经世故的简单,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
    而社会人士人均一句话八百个心眼子,弯弯绕绕多如九曲回肠,也难怪那些土老板功成名就后,就爱和女学生吃饭。
    慢慢聊熟了,大家也不再刻意围着谈丹青找话题,转向聊起学校里的趣事和未来规划。谈丹青乐得退至旁观,听得入神。
    这些孩子讨论的“未来”,对她而言像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们甚至不说出国留学,而是说“游学”。在一个国家待上几个月或一年,争取把整个欧洲逛完,语气如同讨论周末郊游一般寻常。
    谈丹青对数字敏感,习惯性地在心中盘算汇率、学费、生活费、学校补贴……
    这些数字汇总后金额巨大,叫她微微咋舌。
    然后听到一句——“这种方案比较经济。”
    在她眼中已是高不可攀的欧洲求学,只是他们退而求其次的“省钱”方案,真正花钱如流水的,是美国和英国老牌名校。
    这个认知让谈丹青心头微微一滞,像被一根极细的针轻轻刺了一下,不疼,却留下清晰的酸胀感。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转向身旁的绪东阳,他也在静静听,侧脸在晨光里明朗清晰,琥珀色的眼珠偶尔浮光游过。
    他话很少,但每次开口,总能说到症结上,于是其他人很愿意听。
    “学校对外计划主要看排名,就算绩点没有拿满,只要在前10%就行。”
    其实,也挺好。
    指尖沿着温热的茶杯杯沿缓缓地走,谈丹青发自内心地想。
    绪东阳的未来大概就是这样,沿着一条铺满阳光和资源的大道,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她心中这份“好”,是真实、诚挚的,不含半分嫉妒和苦涩。
    她真心实意地为绪东阳能拥有这样的选择、这样的前景而感到高兴。也丝毫不意外,他的努力、认知和天赋,配得上黄金一样的未来。
    只是这份高兴,如同隔着橱窗欣赏一件精美绝伦的瓷器,赞叹它的精美,却也清晰地知道自己与它之间,永远隔着一层无法穿透的、冰冷的玻璃。
    吃完饭散场,告别时,方才在饭桌上不发一言的张鹏,突然冷不丁地将手机屏幕径直递到她的面前,“姐姐,加个好友吧,以后有事好联系。”
    谈丹青有些意外,她察觉刚刚吃饭张鹏时不时看她,还以为他是因为昨晚的事,又在心中默默鄙视自己。
    “没这个必要。”绪东阳从中间挡开,将手机还了回去,冷冷地说。
    张鹏忙解释:“阳哥,误会了哈。我没别的意思,我刚听丹青姐在广东有工厂,想以后有机会去参观参观。”
    绪东阳说:“想去直接找我。”
    “行,”张鹏将手机放回口袋,又补充道:“真没别的意思。”
    谈丹青今天的课在下午两点,趁着还有空,两人便围着天坛散步。
    恰好碰到导游团涌入,人潮瞬间拥挤,绪东阳的手自然地包裹住她的。她回握住,感受着他掌心传来的温度与力度。
    太阳越升越高,晒得鼻尖冒汗。
    她一阶一阶往天坛跳着走,问:“绪东阳,你后面打算去哪儿?”
    绪东阳低头看导航,说:“颐.和.园吧,那里现在风景最美。”
    “不是,”谈丹青失笑,说:“我是说后面,以后,毕业后。”
    时间过得很快,现在绪东阳已经在念大二,大三就要定方向,蹉跎不了几时。
    绪东阳拧着眉看她。
    谈丹青停下脚步,昂头欣赏着巍峨壮观的天坛,说:“你同学都打算出国深造,不出国的,也留校读研,不读研也考公。那你呢?从没听你说,你后面想去哪儿?”
    “你想我去哪儿?”绪东阳反问,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我?我能想什么,”谈丹青笑着说:“现在说的,是你的未来啊。当然要你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