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类别:恐怖灵异       作者:三红又七绿     书名:鬼捉鬼,我赚钱
    《鬼捉鬼,我赚钱》作者:三红又七绿【完结+番外】
    简介:
    鬼捉鬼,我赚钱!
    ————————————————
    “你能……捉鬼吗?”
    “破案十金、捉鬼十金,事成另送唢呐送殡。”
    #朱记棺材铺,童叟无欺#
    罗刹在山中修炼千年。
    初入凡世那日,路遇一卖身葬父的女子。那女子楚楚可怜,似弱柳扶风,旁有几个恶霸蠢蠢欲动。
    他虽是鬼却心善。
    不仅好心帮女子赶跑恶霸,还热心帮她挖坑葬了老父。甚至费心以身相许,娶了女子为妻。
    洞房花烛,女子手系缅铃,将他五花大绑扔在床上。
    他心痒痒:“朱砂,原来你这般奔放。”
    烛灭铃响,女子闭着眼,在他耳边念念有词。
    他心慌慌:“朱砂,你在念什么?”
    “哦,人鬼契。”
    “朱砂,你这个骗鬼的死骗子!”
    罗刹是朱砂一辈子的鬼奴。
    每日陪她查案吹唢呐,替她开棺材铺捉恶鬼赚钱。
    有一日,他解开人鬼契,真跑了。
    后来大雨滂沱,他又灰头土脸地回来——“做惯了你的狗,再做鬼有些难受。”
    “呀,二郎,你哪里难受?”
    “想你,想得难受。”
    #骗鬼的女道士x被骗的大势鬼#
    #她都费尽心机骗我了,肯定很爱我吧!#
    【剧情版文案】
    七月半,鬼门开。贪生万欲,有恶鬼复生。
    唢呐吹,生人避,鬼魂消,黄金万两。
    内容标签:灵异神怪 天作之合 悬疑推理 异闻传说 单元文
    主角视角朱砂罗刹配角百鬼夜行
    一句话简介:鬼捉鬼,我赚钱!
    立意: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第1章 希恶鬼(一)
    ◎“鬼……鬼杀人了!”◎
    七月半,鬼门开。磷火青青,山鬼喑喑。
    新坟埋骨,满地纸钱。
    鄂州城北哑子庙,庙小但香火极旺。
    无他,只因方丈了元大师,乃是长安护国寺伽摩法师的亲传弟子。
    每年盂兰盆节,了元大师携弟子经行念诵。
    庙中道场造盂兰盆,饰以金翠。
    吉时一至,鄂州刺史亲临哑子庙,燃灯斋僧供佛。
    这一日的热闹。
    直到城门擂响闭门鼓才渐渐停歇。
    圆月高悬,鼓歇人绝。
    妙善好说歹说,总算送走最后一个香客。
    红漆的庙门重重关上,他揉了揉酸胀的小腿,背着手慢悠悠走回禅房。
    庙中禅房有六间。
    他入门晚,只配住进最后一间。
    第一间住着师父了元。
    烛光透影,妙善透过窗缝,瞧见他正在房中端坐静修。
    第二间的门窗之上,全是符纸。
    妙善叹息一声,快步走过,正好撞见第三间房的师兄妙行出门:“师兄,你去何处?今日阴气盛,容易撞见邪祟,不如让妙常……”
    他的话尚未说完,借着纸窗透出的微弱烛光,妙行不耐烦地晃了晃手上的经书与符纸,便径直离开。
    妙善看着妙行的背影,与从山中沐浴归来的两位师兄妙福、妙常说起他:“自妙真师兄死后,无人能继承师父的衣钵,妙行师兄何必如此冒险,今夜也要去佛前坐禅。”
    今日既是盂兰盆节,亦是鬼节。
    往年这日过后,常有孤身独处之人,被恶鬼残害夺身。
    太一道有令:七月半,当悬符纸。子时后,需闭户不出,以免恶鬼夺身。
    妙福咬着蒸饼,说话含糊不清:“师兄一贯如此。”
    年纪最小的妙常摇头晃脑:“若日后妙行师兄做了主持,我们可就遭大罪了。”
    一句童言童语,逗得另外两人捂嘴偷笑。
    第一间房传来一声念经的催促,三人笑着走向各自亮光的房间。
    笃,笃。
    咣,咣。
    一更,更夫行过哑子庙门前,一下梆子一下锣:“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二更,妙善放下经书,吹灭蜡烛躺在床上,翻身说起梦话:“做和尚,也累啊……”
    三更,妙行仍在正殿的释迦牟尼佛前打坐诵经。
    四面八方吹来一股森寒的冷意。
    他拢了拢僧袍。
    哑子庙的正殿有两层,以隐在角落的木质楼梯相连。
    除了楼梯,上下楼之间,另有一条通道。
    即二楼木地板上的一个圆洞。
    若有些功夫在身,从此洞往下跳,着实比走楼梯还省事。
    当年重修时,此洞便在。
    关于是否要堵上此洞?修缮的工匠曾问过了元。
    据说,当时了元站在一楼抬头往上看。
    透过圆洞,他看见横梁上的蜘蛛在日影下忙碌,深觉万物有灵。
    于是开口留下此洞。
    因正殿二楼多堆放杂物,甚少有人上去,那个洞便留存至今。
    诵经至一半,妙行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
    他疑心又是妙善乱丢残羹剩渣招来老鼠,当下不顾戒律,愤恨咒骂起来:“妙善那个田舍汉,等我做了主持,定要将他扫地出门!”
    二楼的动静声越来越大。
    妙行放下经书,蹙眉起身,打算上楼瞧个究竟。
    刚走到圆洞正下方,上方洞口传来一个人的呼喊:“妙行师弟。”
    庙中唯有一人,喊妙行为师弟。
    可那人早在去年的今日,死在禅房。
    妙行惊愕抬头,竟看见死去一年的师兄妙真趴在洞口,眯着眼睛,笑吟吟唤他:“师弟,可否帮师兄一个忙?”
    “什么忙?”
    “帮师兄把脑袋缝上去。”
    话音刚落,洞口凭空出现一双手,捧起妙真的脑袋晃来晃去:“师弟你瞧,师兄的脑袋掉出来了。”
    妙行捂住胸口,呼吸急促,厉声疾呼:“你是谁?为何装神弄鬼吓我!”
    洞口的脑袋一脸怒色:“我与你同门多年,你竟不愿帮我。好好好,你仔细瞧瞧,这是不是我的脑袋!”
    一眨眼,妙行的手中莫名多了一个重物。
    他后知后觉低头,才发现手中的重物,原是一颗会说话的脑袋:“师弟,你可瞧仔细了?”
    “鬼啊……”
    妙行丢下脑袋,慌不择路往外跑,一头撞上殿外养莲的太平缸。
    血月当空,漏洒一地。
    映出缸中重重叠叠的莲叶,与其中挨挨挤挤的人头。
    那一颗颗泡得发白的臃肿人头。
    在昏红的光影下,冒出水面又沉到莲叶下。
    身后的脑袋如影随形,一路追赶妙行而来,语气娇嗔极了:“好师弟,帮帮我呀。”
    妙行不敢回头。
    此刻的他,脸色惨白,全身止不住的颤栗。
    沉闷的腐臭味后,满缸裹着浑浊绿浆的脑袋同时上浮,一颗颗全是妙真素日小人得志的嘴脸。
    它们大张着嘴,似念经一般,重复着同一句话——
    “好师弟,帮帮我呀。”
    “好师弟,帮帮我呀。”
    血沫喷出,缸中莲叶染血。
    妙行倒地而亡。
    “得,又吓死一个。”
    “命苦,又要多等一年。”
    哑子庙中,每日第一个起床干活之人,十有八九是妙善。
    一声鸡鸣见日升,妙善打开房门,依次走过六间房门紧闭的禅房。
    同往日一样,他拎着扫帚先到正殿清扫。
    今日的蒲团旁,多了一本经书。
    妙善拿起来一看,嘀咕道:“难得见妙行师兄将经书随意乱扔,定是昨夜困乏难解吧。”
    扫到一半,余光瞥到殿外的莲缸旁,似乎有一个人?
    妙善怀疑是哪个醉酒的泼皮,举起扫帚慢慢走过去。
    走近才瞧仔细,那人穿着僧袍,极像是妙行。
    他试探着喊了一声:“师兄?”
    无人回他。
    妙行一贯自大,瞧不起他们几个师弟。
    妙善习以为常,走过去打算推醒他。
    不料,入目所及却是妙行惊恐万分的脸。
    与一具已经彻底凉透的尸身。
    有人在敲庙门,跌倒在地的妙善从地上爬起,踉跄跑过去开门。
    四目相对,妙善大声惊叫:“鬼……鬼杀人了!”
    这桩和尚被害案,经由鄂州刺史府。
    不到五日,连同一张悬赏文书,快马加鞭送进长安。
    人浮于世,皆逃不出红白二事。
    在长安,以灵曜大街为界,红事属东宣阳,白事归西丰邑。
    城西丰邑坊,又称棺材坊。
    坊中有棺材铺三十一家,有三十家辰初便开门迎客。
    只一家朱记棺材铺。
    午时开门申时关,开半日歇十日。
    盂兰盆节已过,棺材坊门庭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