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类别:其他类型       作者:干卿底事     书名:[历史同人] 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放眼望去,国都长安一片茫茫素白,仿佛覆了满城苍凉的落雪。
    王猛出将入相十余年,文武兼资,文治则肃清吏治,清晏朝纲,武功则开疆拓土,一统北方,在乱世中为天下苍生开辟出了一个难得的盛世。
    他的遗泽长留在世人心中,故而,此刻的街头,熙熙攘攘地挤满了前来悼念的士女百姓,披麻戴孝,哀伤恸哭。
    苻坚并没有发出任何诏书。
    但他知道,在这一刻,国境内除去那些怀有异心、蠢蠢欲动之人,几乎有九成九的官员和百姓,都在许愿让王猛复活归来,继续治理国家。
    而他亦是如此。
    苻坚是少年天子登基,直到如今,前半生都过得意气风发,顺遂无比。
    平燕定数,擒代吞凉,王钺所指,战旗所向,帝国煌煌如旭日高彻,朗照北境。
    他从来没有遇上过什么坎,所以也并不相信,这世间有些事,是纵然贵为天子、坐拥六合,也依旧无能为力的。
    直到这一年,王猛病重。
    苻坚寻遍四方名医,亲率文武百官,祭天祈祷了许多回,又派使臣祷告于境内名山大川,甚至为此大赦天下。
    所有人力能做到的事,他都做了,但还是没能救活王猛。
    “景略……”
    一声叹息散入冷风中,“天不愿见我一统六合么,为何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带走你。”
    思追甚矣,永怀畴昔。
    从前的一幕幕,如浮光照影般从眼前掠过。
    华阴山上,他去拜访王猛出山,一见便若平生;禁宫之变,王猛教导他如何弑杀暴君苻生,登基为帝;朝堂上,开新政,革旧蔽,兴文教,明律法;疆场边,肃清万里,天下九州,席卷其七......
    昏暗的夜色浮荡上城头,今夜长安满城灯火,都是万家光屏星星点点,四方百姓在祈愿丞相魂归。
    那些光芒在天地间汇成洪流,倒悬于永夜尽头,仿佛忘川河畔的灯辉一盏盏沿路铺开,要为丞相照亮回家的路。
    苻坚望了许久,轻轻闭上眼,掩去一缕即将坠落的泪光。
    景略,如果你能望见,如果你真的在天有灵——
    就回来看看我,看看这一片我们的山河和国家吧。
    ……
    此刻,万朝上演着一幕幕情景剧,许什么愿望的都有。
    有人想和家人团聚,比如北魏司徒孙腾,迫不及待要见自己的女儿。
    孙腾位列三公,权倾朝野,早年寒微时,有一个女儿不幸在战乱中走失。
    这些年,为了寻找女儿,他竭尽所能,将整个北境都掘地三尺搜了一遍,甚至主持了青州全境的人口普查,搜括浮逃户口,却还是一无所获。
    他不愿相信女儿已经不在了,反而固执地认为,女儿应该是沦落到某个大户人家为奴婢。
    平日凡有奴婢登门,希望脱离奴籍成为良人,孙腾不问真假,一概同意,并赠金放还,只希望能给女儿攒一份福德,早日相见。
    十余年间,竟有数千名少女因此获救。
    众人重获新生,心中感激不已,皆在帮孙腾默默祈祷。
    有人希望仇人赶紧暴毙,比如北周的王颁。
    自打父亲王僧辩和两个兄长被陈霸先所杀,王颁难容于南朝,亡命北奔。
    “老贼你不得好死!”他咬牙切齿地怒喝,“窃国之贼,杀我父祖,我与你不共戴天,迟早要同你清算!”
    还有许多百姓,在祈祷五谷丰登,获个好收成,兵戎消歇,国无战乱。
    一些千古明君的位面,事事雍熙,百业和乐,百姓们也在为君王或当地的长官许愿。
    贞观位面,从江南到江北,大唐境内的众多村庄都以全村为单位,许愿李世民可以平平安安,长命百岁,让如今宁静安详的太平年岁可以继续持续下去。
    天嘉年间,江东之地的居民都诚恳发愿,为开创「天嘉盛世」的陈文帝陈蒨祈福。
    南齐武帝位面,竟陵郡。
    此地由武帝次子萧子良镇守,治事清明,蠲除赋税,风气恬然,推为美政。
    如今恰逢太子崩*逝,武帝白发人送黑发人,亦一病不起,选择继承人之事迫在眉睫,要么立长孙萧昭业,要么立次子萧子良。
    萧子良生性安宁静谧,与世无争,唯愿冷香疏蕊,寄兴山林,并不愿角逐皇位。
    但竟陵士女官员、乡亲父老却是不乐意了,萧昭业什么品行人尽皆知,只有武帝不知。
    真让他即位,一通恣情威福横征暴敛,我们还能有活路?
    早有人发布相关许愿,明里暗里活动,要萧子良赶快去当天子。
    西晋永嘉位面,宁州刺史李秀一袭戎装,打马巡视全城,所到之处,老老少少皆在挥手向她问好。
    这一年,她十五岁。
    既是史上最年轻的刺史,掌管整个云南、以及贵州中西部诸郡,外夷五十八部,也是唯一的女刺史。
    她临危受命,屡退敌兵,威撼边城,气吞胡虏,已教宁州民众心悦诚服。
    众人只盼,她能在宁州驻扎得更久一些,保护境内长治久安。
    周世宗位面,大周百姓不仅在忙于给柴荣的寿命许愿,还在许愿陛下能早日定鼎大业,一统天下,开万世之太平。
    就连敌国境内的人也是如此。
    河东百姓苦北汉已久,前些天柴荣大军一到,当即拜于道旁,箪食壶浆相迎,满心期盼他能快点消灭刘崇暴政。
    未料天不遂人愿,柴荣虽然一路势如破竹,打到首都太原城下,却遭逢连旬大雨,军中疫病四起。
    只得暂且班师回朝,下次再来。
    “还望苍天有眼,许我周皇王师北上,荡平贼寇,解生民于倒悬。”
    ……
    梁武帝位面,眼下是萧衍统治的第十年,政通人和,万事清明,梁朝居民日子过得很不错。
    这是南朝最富庶繁华的年代,也是文化最灿烂的年代。
    自江左以來,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
    文人墨客、高僧大德、风流雅士、才女名姝、三教九流……各种各样的璀璨人物都集中在京城建康。
    太子萧统素有贤名,深受景仰,眼下正在忙于编写后世流传千古的《文选》。
    次子晋安王萧纲,同样召集了自己的幕僚徐陵等人,要为一群闺门贵女读者,编纂一本专门的诗词选辑。
    这就是同样在后世极富盛名的《玉台新咏》。
    不少当朝女诗人也都往晋安王府投递作品,希望可以被编入诗集。
    梁朝的一切发展都在欣欣向荣,众人都在许愿盛世安康,岁月天长,莫要被打破。
    ……
    当然,也有格外剑走偏锋的许愿者,比如正德皇帝朱厚照。
    他在本朝已经待得十分无聊,闲到发毛了,所以衣袖一挥,直接这么写道:「朕许愿可以前往一个乱世位面出战」。
    神色中充满了跃跃欲试!
    朱厚照许完愿,往旁边一阵探头探脑,想看看杨廷和许了什么愿望。
    杨廷和从容亮出了光屏。
    只能说,你先生还是你先生,准确地预判了朱厚照的预判,早就知道他要搞事。
    只见杨廷和写道:“许愿我们陛下的每一轮许愿都不作数,请天幕莫要理会他。”
    朱厚照:“……”
    不是,先生恁搁这儿叠buff呢?
    北宋神宗位面,苏轼因为乌台诗案下狱,一连关押了许多日,觉得自己这次是必死无疑了。
    唉,向天幕许愿活命、摇首乞怜有失风范,吾不取也。
    再给子由最后写一封信吧: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轼满怀凄凉,写下最后一个遗愿,希望死前还能见弟弟一面,顺便让子由带点好吃的东西过来给他送行。
    苏辙在家中看见评论区的这个愿望,眉头缓缓皱起。
    前半部分还好说,后半部分——
    “许愿子由来的时候,能带上鱼羹龙井虾仁松鼠鳜鱼鲈鱼烩狮子糖桃穰酥蒸糖糕冰雪凉水枝膏……”
    ——这什么玩意?
    苏辙:让你许愿,没让你报菜名!
    更离谱的还属北齐文宣帝高洋。
    高洋作为一名精神病天子,经常兼职「乌鸦嘴」,铁口直断别人的死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还预言得极其精准。
    他不仅毒奶别人,甚至连自己都不放过,说年号「天保」拆开来就是,“一大人只十”。
    只能当十年皇帝,之后必定不得好死!
    像现在这种场合,就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所以高洋灵机一动,来了句「许愿朕之前说过的话一定不会实现」。
    这样,大家就都不用死了,感觉做了一件大好事!
    最奇葩的一个许愿者,是商朝的武乙王。
    此人脑回路一贯清奇,曾经屡次祭祀祈祷上天,却不得回应,干脆制作了一个人偶,名为「上天」,每天和人偶摔跤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