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慕汐雨     书名:开局和离,我回娘家过的风生水起
    李晚月让赵素英试戴。
    赵素英戴上后拿起镰刀,她道:“戴着这个干活感觉不利索。”
    “您戴习惯了就不这么觉得了。”
    赵素英笑着道:“行,那我下午戴着它干活。”
    李晚月去厨房,找了几个盆,把买来的硝石粉分别倒在几个盆里,加不同量的水搅拌均匀。
    她记得硝石和水的比例好像是1比3,在这个范围内稍微增减一点试着看。
    又用小碗装了水,用小木架撑着,放进大盆里。
    休息够了,一家人接着去地里干活。
    傍晚回到家,李晚月立刻去厨房。
    四盆都结了冰,只不过冰质不同。
    其中两个盆内放的碗里,水结成了冰,硝石化水结的冰只能用来纳凉,不能吃。
    李晚月端起盆放到院子里的桌子上,赵素英等人瞪大了眼睛。
    “这……这是冰啊,这么热的天居然有冰?月月,你这是在哪弄的?”
    李晚月道:“自己做的呀。”
    “乖乖,咱家月月莫不是仙人下凡,这都会。”赵素英惊叹。
    “普通人也能制冰。”李晚月说着,摇动风扇。
    凉凉的风吹到身上,顿时消散了暑热。
    “怎么样?”
    “真凉快,你们也试试。”赵素英站起身,让其他人感受一下。
    小院里顿时传来惊叹声。
    小桃问:“姑姑,这个冰能吃吗?”
    李晚月摇头:“这个不能吃,只能纳凉,小碗里的冰可以吃。”
    说着,把其中一个碗里的冰敲成块让他们吃。
    小桃含着冰块,冰凉直激天灵盖,她从来没在夏天吃过冰,太神奇了。
    李晚月又收获一波崇拜的眼神。
    ----
    李家种了四亩麦子,两天就割完了。
    有牛车在,不用费什么力气,就把麦子运到了打谷场。
    麦子需要在这里用石碾反复碾压脱粒。
    再脱壳,去杂质,晒干,入仓。
    有牛在,倒不用人力拉石碾了。
    李晚月又一次叹气,庄户人家太辛苦了。
    另一边,李家老宅。
    当时把李有山分出去的时候,没给多少地,他们留下了大部分。
    地多,干活的人少。
    只有李有富两口子和李大林两口子做事。
    李祥宇从没下地做过活,他以照顾孕妻为由,连家都没回。
    李有富见李有山家割完了麦子,立刻找上门。
    “大哥,你们的麦子收完了,该帮爹娘收了吧?这可是分家的时候,你答应的。”
    李有山道:“我说不帮了吗?这么多年我哪年没帮着收,你先回去吧,今儿天晚了,明儿个我再去。”
    说完抬脚离开。
    李有富翻了个白眼,有人帮忙,他也就不用着急了,回家歇着去。
    翌日,李有山带着李大川去了老宅地里。
    李有富和李大林见只有他俩来,问道:“老二老三呢?咋没来?”
    “收下来的粮食,不得脱粒晾晒吗?再说了,弟妹和侄媳妇咋没来?”
    李有富一噎,他想着今儿个大房一家少说也能来四个,又都是干活的好手,一个人能顶他们两个人干活的速度。
    就没让自家婆娘来,谁知道他们只来了两个。
    他问:“往年不是最少来四个人吗?你家有牛,脱粒的活大嫂就能做啊,我们这只收了两亩地,还有五亩没收呢,万一下雨了咋办?
    大哥,还是让大川把两兄弟叫来吧,你们那脱粒,晚两天也行。”
    李有山道:“我们只是出于情分帮你们干活,收下来的粮食不会分我们一粒,你们出两个人,我们出两个,正好,没道理你们家的活,你们只出两个,让我们出四个的道理。”
    李大林心里怨大房一家心眼太小,看到周围村民看过来,他立马换了副表情反驳。
    “大伯,啥叫这是我家的地啊,这是爷奶的地,咱们都是在给爷奶干活。
    再说我家也不是不出人,实在是娘她身体不好,我家那口子又得照顾老人,还得顾着家里的活,没办法。
    总不能让爷奶来干活吧,你们家人多,多出几个也是为了尽孝,早点收了爷奶他们也安心。”
    第146章油盐不进
    人在无语的时候真的会笑。
    李有山直接问:“收不收?不收我们就回去了。”
    “收。”李有富咬牙。
    这大哥自从伤了后,油盐不进的,谁说话都不好使。
    李有山没再理他,弯腰割了起来。
    父子两都割完两畦了,抬头一看,李有富父子两刚割了一畦。
    李有山父子相视一眼,也放慢了速度。
    李有富见他们速度慢下来,立马问:“大哥,你们刚才干活不是挺麻利的吗,这会儿是咋了?”
    李有山叹了口气:“我这腿自从伤了后,就没恢复好,稍微干的活多了就疼,你那天来找我帮忙的时候,我腿就开始疼了,心里想着快点帮你们把粮食收了,就一直忍着。
    这会腿更疼了,只能慢点来,不然万一再出事,这腿可就保不住了。”
    李有富眼皮一跳,这话一出来,他要是再催可就不是东西了。
    只好看着李有山磨洋工,比他速度还慢。
    干到快天黑,收了还不到两亩地。
    李有富气的肝疼,为了不让大房挑理,第二天,硬是让刘金花和老大媳妇,连带着林喜也想给薅去地里。
    林喜不满:“舅舅,我在家里做饭,照顾外公外婆吧,不然没人做饭,你们中午回来还要做饭,耽误功夫。”
    李老太也护着:“是啊,她一个姑娘家也做不了多少,让她在家吧。”
    李有富不再坚持,四个人去了地里。
    这下二房一家,怎么也得来四个人。
    结果大房一家来了三个人,李有山和老大老二两兄弟。
    “大哥,我们家今儿个可是出了四个人,你们咋只有三个人?”
    “三栋去县城了,咋?我们三个不行吗?不行的话我们就回去。”
    李有富忙拦着:“行行行,太行了,赶紧收麦子吧。”
    他气乎乎的弯腰割起来。
    刘金花一开始也在糊弄事,可她只要糊弄事,大房那三人就跟着糊弄事。
    被李有富骂了两句,她也不敢了,速度快起来。
    李有山父子也快了一点速度,不过他们也不会再傻傻的干太快了。
    四天的功夫,老宅的麦子收完,还没来的及脱粒,天空下起了雨。
    他们只好把麦子收进屋子里。
    连睡觉的地方都堆满了。
    气的李老头指着李有山家的方向骂了一通。
    麦子收完,村里人歇了一天,又开始帮李有山家盖房子。
    毕竟一天三十文钱,若不是这段时间太累,他们一天也舍不得休息。
    这天,稻花村的人通过大嘴婶,知道了一则消息。
    就是高志远今年的秀才没考中。
    虽然没考中,但是他要去县学读书了。
    此时的高家,也在谈论高志远去县学的事,没考中秀才的失落,都抛到脑后了。
    高聪慧得意的享受家里人的吹捧。
    高志远道:“妹妹,二哥这次能去县城读书,多亏了你,你放心,等二哥以后高中,一定好好谢你。”
    崔婆子笑的见牙不见眼:“我女儿太有本事了,就说这十里八乡的,谁能像我女儿这样有福气”。
    丁红不关心在哪上学,她只关心要花多少钱。
    镇上好歹便宜些,去县里什么都贵,家里的钱哪供的起。
    她问:“小慧呀,这朱少爷安排的书院,是不是不用交束脩了呀?”
    高聪慧皱眉,这丁红眼皮子真浅,只看中钱。
    她道:“大嫂,我和朱少爷的婚事还没定下来,就算人家不让咱们交钱,咱们也不能不交,否则会被人家看轻的。
    你放心好了,朱少爷都跟我说了,不用交食宿费,束脩减半,算下来和镇上的费用一样。
    再说了,就算花费的多,可那书院里的学生,家里条件有几个差的,二哥结交的人群也会上一个阶层,这可是钱买不来的。”
    柳茹芸赞同:“小妹说的对,远哥会结交不一样阶层的人,这是好事。”
    她转头看向高志远:“远哥,我听说县里的书院也有单人寝舍,能不能让我和你一起去,也好照顾你的衣食起居。”
    “这……芸娘,我是想带着你一起,可是我打听了,书院里没有人携妻室进书院的,会影响读书。”
    柳茹芸立刻红了眼眶,高志远每日回家,婆母和大嫂还不敢欺负她,这要是高志远住到书院,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她不知道要被欺负成什么样。
    丁红翻了个白眼,就会装柔弱,看老二走了她装给谁看。
    崔婆子也看不惯她这个样子,可还要靠她教小慧诗书呢,自己先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