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慕汐雨     书名:开局和离,我回娘家过的风生水起
    大多数村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烟花,虽然很短暂,但也在心中留下震憾人心的美。
    翌日,孩子们穿上新做的衣服,拿着个小荷包,到别家串门,拜年。
    以往拜年的时候,能给一把自家炒的南瓜子就算不错了,可今年家家都摆上了糖块,香瓜子。
    每个孩子的荷包都塞的满满的。
    小兰小安几个孩子,穿着漂亮的绸棉绣花衣裳,头上戴着银簪,经过读书学习,几人的气质也随之改变。
    给各自的爹娘磕了头,李大川李二湖各自给了压岁钱。
    他们又随着李大川兄妹去了堂屋,给李有山夫妇磕了个头。
    赵素英拿着红封,说道:“快起来,阿奶给你们压岁钱。”
    “谢谢阿爷阿奶。”
    几人上前,接过红封,薄薄的红封一打开,里面是两片银叶子。
    他们的存钱罐又多了一笔收入。
    李三栋和李晚月也冲着赵素英伸手,得了两个红包。
    孩子们又行礼给两人拜年,李晚月同样给了每人两片银叶子,她可不能超过自家老娘。
    正当李三栋要掏红封时,就听小桃悄声说道:“咱们别让三叔给压岁钱了,三叔要娶三婶了,还是让他省点钱吧。”
    几个孩子顿时跟着附和。
    李三栋好笑的看着几人,说道:“正因为还没娶三婶,我的钱还能自己做主,能多给你们点,等以后就是你们三婶给压岁钱了,她可不一定会给你们多少。”
    “三叔,你这话可别让我们未来三婶听到,她会不高兴的。”
    “就是,三叔这话就是在说三婶小气喽。”
    李三栋说道:“放心,你三婶再小气,也比我大方,呐,给你们的压岁钱。”
    几人接过一看,每人十文。
    果然三叔为了筹办婚礼,钱都花完了。
    忍着笑道谢。
    热热闹闹的春节过完,春天也到了。
    冬去春来,耕地播种,周而复始。
    很快,到了人间最美四月天。
    李晚月和谢晏的婚期近在眼前。
    李家挂上了红绸,贴满了喜字。
    堂屋桌子上摆着喜糖,喜果。
    婚礼前一天,清风带来一位嬷嬷,嬷嬷约莫四十来岁,看上去颇有威仪。
    清风介绍道:“县君,这位是张嬷嬷,以前曾在宫中侍伺过贵人,后来出宫后,便在一些大户人家做教养嬷嬷,我家爷特意请嬷嬷来为您明日梳妆,今晚就住在您家里。”
    李家人面面相觑,好家伙,这么大阵仗,居然劳动宫里出来的人来梳妆。
    嬷嬷客气的行礼:“见过县君。”
    “嬷嬷客气了,有劳跑一趟,一路辛苦,请嬷嬷先去客房休息一下。”
    “县君客气了。”
    赵素英立刻带路,让人先去客房休息,并让青绮上茶点。
    下午,同村同族的基本都来添妆了。
    以前关系近的,添块床单就算不错的了,现在可不一样了。
    因为李家,他们才挣到了钱,改善了生活,可不能只给一块床单了事。
    虽然李家有不少好东西,但他们尽量买了些好东西做为添妆。
    李双双添了一支银簪,有田家添了一对银手镯,铁牛家给了一对玉耳环……
    就连李老头和李老太,也给了一支银钗。
    傍晚,人们散去,赵素英红着眼拉着李晚月的手,千叮万嘱。
    虽然这些话之前已经说过一次,但赵素英觉得那不算数。
    “月月啊,以后出嫁了,就是别家妇,比不得家里自在,娘知道,你做事有分寸,但到底身边没有娘家人陪着,虽说你不用跟公婆住一起,但和他们打交道时,多敬着些,多忍让些……”
    “我知道了娘。”
    李晚月见赵素英双眼含泪,眼眶也有些酸涩。
    “左右离的也不远,想家了就回来看看,明儿个还要早起,晚上早点睡。”
    说完,赵素英就离开了。
    李晚月叹了口气,看着小榻上放着的喜服,两世为人,第一次出嫁,还真有点睡不着了。
    不知什么睡着了,没睡够呢就被人叫醒了。
    青绮轻声唤她:“姑娘,该起来了。”
    李晚月睁开眼,心里嘀咕,古时候迎亲是在午后,不用这么早起来吧。
    又听青绮道:“姑娘,张嬷嬷已经起了,现下正在吃早饭呢,一会儿就要过来了。”
    李晚月赶紧起身洗漱沐浴,换上红色绸缎里衣。
    头发刚绞干,张嬷嬷就来梳妆了。
    她在京中时,受过沈尚书夫人的好处,尚书夫人想让她来安平县,给人在成婚这天梳妆。
    得知那人还是给皇上亲封的县君,她直接答应了。
    不说沈夫人的人情,就是一个农女被封县君,她也想见识一下。
    第231章晏月大婚
    虽说她以前见过的贵人不少,但是一个农女被封为县君,还是挺好奇的。
    左右眼下没事做,只是跑一趟的事,她就答应了。
    昨个瞧着李晚月,颇有气度。
    住了一晚上,没想到这小院子设计的比一些大户人家还要好,那茅房和洗浴房设计独特。
    这家不是一般的农家。
    张嬷嬷走上前,先为她上妆。
    王桂香孙秀芹,和本家的几人在一旁围观。
    赵素英在一旁小声念叨着什么。
    一柱香后,张嬷嬷上完妆,笑着道:“县主底子好,肤白容貌俏,这样一打扮,简直美若天仙。”
    李晚月莞尔一笑:“嬷嬷廖赞了。”
    这时赵素英走上前,道:“月月,娘为你梳头。”
    李晚月点了点头。
    赵素英眼眶乌青,她昨天晚上特意问了张嬷嬷大户人家嫁女儿有什么讲究,她想为女儿梳头,只是自己不会复杂的花样。
    张嬷嬷体会她做为母亲的心,便教她,以及梳头时该说哪些话。
    小兰和小桃被当做模特,让两人梳头。
    赵素英很认真的学,梳头学了三遍倒是会了,可以回去再练,就是那些词句,太多,她记不住,便让张嬷嬷写下来,让小兰一句一句的教她。
    她背了一晚上,才背顺溜。
    拿起梳子,轻柔的梳发,边梳边说道:“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
    一柱香后,头发梳成了合云髻,戴上赤金镶红宝石华冠,两只流珠步摇戴在两侧,戴上红宝石耳坠,大气华美。
    屋里响起轻微的吸气声。
    原来成亲时梳头还有这么多讲究,长见识了。
    李晚月看着铜镜里的自己,上妆后眉眼都精致了几分。
    然后换上喜服,正红色绸缎喜服,衣领和袖口用金线袖了如意纹,外衣上用金线绣着盛放的牡丹花,腰间束着同心佩,衬的李晚月贵气逼人。
    最后赵素英把让人特意打造的赤金如意云头平安锁项链戴在李晚月脖子上,差点又忍不住掉泪。
    “好好的,以后的日子,都好好的过。”
    “我会的,娘放心。”
    “好,我出去招呼客人。”
    赵素英说完走到外间,塞给张嬷嬷一个红封:“嬷嬷辛苦了。”
    “夫人客气。”
    薄薄的红封,张嬷嬷走到一角打开红封,里面是一张五十两的银票。
    脸上的笑容又深了几分,没想到县君的家人出手这么大方。
    李晚月让赵素英给五十两,一是觉得这嬷嬷有来历,却愿意跑到这里来为她梳妆,想来是谢晏那边已经给了令她满意的好处,要么就是有人情方面的关系,她这边给个差不多的数就行。
    五十两不多,但也不少了。
    梳完妆,张嬷嬷又讲了一些注意事项,就去歇息了。
    李晚月坐在罗汉床上不能乱动,青绮把点心切成小块,让她垫垫肚子。
    巳时末,远处传来喧闹声,不少人听说县大人和县君的婚事,甚至有别村的也来看热闹。
    前面是八人的礼乐仪仗,吹着乐器,敲着锣鼓,后有六人举着迎亲接喜的木牌和旗锣伞扇。
    谢晏骑在高头大马上,一身红色绸缎喜服,脸上笑意盈盈,奉神俊朗,引的在场之人赞叹。
    马后面是八人抬的喜轿,轿子很大,四周垂下的红绸上绣着并蒂莲纹,华盖下还垂着红色的珠帘,让人移不开眼。
    媒婆跟在轿子边,轿子后面跟着谢府来的丫鬟婆子和护卫,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来到李家门前。
    李二湖李三栋和本家的一些兄弟婶子小孩子拦在门前。
    李二湖说道:“咱们是庄户人家,也不懂太文雅的事,这催妆诗就不考了,拖盘上有几个纸条,抽到哪个,就做哪个,可以吧。”
    谢晏拿起一张纸条,李二湖打开念道:“挑担蹲起十次,具体做法就是,那有两担米,看看新郎官把它们挑起来,蹲下再站起身,反复做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