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后,新思想 第34节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花日绯     书名:新皇后,新思想
    “不必理会。”潘妤说。
    潘家那位太夫人估计在潘家只手遮天惯了,哪怕潘妤如今身份不同,陈氏仍不愿反省自己,改变态度,那就别怪潘妤晾着她了。
    “可太夫人那脾气,若娘娘不应她,只怕……”兰乔嬷嬷很是忧心。
    “怕什么?怕她入宫来扇我吗?”潘妤不以为意。
    兰乔嬷嬷摇头:“娘娘稳居中宫,太夫人手再长也奈何不得,奴婢是担心别的。”
    “嬷嬷担心,我不应她,她会折腾我阿娘?”潘妤看出兰乔嬷嬷的意思,安慰道:
    “她就是个纸老虎,不敢真的对我阿娘如何的,就算她敢,父亲也不会允许的。”
    “娘娘怕是把相爷想得太好了。”兰乔嬷嬷欲言又止。
    潘妤笑道:
    “我不是把他想得太好,而是我知道……他怕崔家。”
    这些年,尽管太夫人对崔氏百般嫌弃,但顶多也就是罚崔氏去老宅、去庄子、去佛堂……
    反正明面上没有对崔氏下过狠手,就连站规矩之类的事都很少发生。
    这不是陈氏善良,而是有潘远山压着,而潘远山之所以压着,也不是因为他有多爱崔氏,而是他不想得罪崔家,至少不能让崔家抓到明面上的把柄。
    至于原因嘛……
    潘家和崔家如今看起来好像是潘家势大,崔家势弱,但这是此代之前,此代之后就未必了。
    潘家从潘远山那一代开始,就没有科举入仕的,包括潘远山,也是直接从他的丞相父亲手里接过原有的班子,跳过科举走马上任,这对于一个科举传家的书香门第来说,是很令人不耻的。
    要知道,潘家在全国可是有着上千家书院的存在,但就是这样一个家族,新一辈子孙愣是没出一个读书的料子。
    反观崔家这些年,人才辈出,在仕林中声望水涨船高,崔家的书院虽然没有潘家多,可崔家书院出去的学生大多都是人中精品。
    此番新朝初立,魏铎一口气提了好几个崔家门生入朝,潘家说不眼红是假话,但谁让自家子孙不济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潘远山根本不敢得罪崔家,只要崔家屹立不倒,崔氏在潘家的日子顶多就是无趣些,危险却未必会有。
    潘妤不听陈氏的话,肯定会引起陈氏不满,继而折腾崔氏。
    但潘妤不能退。
    她们母女俩今后若不想再受陈氏的辖制,就必须坚定反抗,反抗的过程必然不会太舒服。
    潘妤愿意用一时的不舒服,去换一世的舒服。
    “对了,之前给崔家传信,要一些经验丰富的管事和账房过来,怎么样了?”
    潘妤换好衣服回水席的路上想起来这事。
    兰乔嬷嬷说:“已经进宫了,按照娘娘的吩咐,把人安排在【云韶院】,已经授了好几日课,娘娘要去看吗?”
    “是要去看看的,明日再说吧。”
    潘妤既然想用那些良人姐姐,那就要做好培训和筛选工作,让她们各有所长,今后才能更好的为她所用。
    而今天,而现在,她还有两位小姑子在西苑水榭中等着她呢。
    第35章 她救过魏铎?什么时候?……
    魏铎是其父原配大云氏所生次子,上面有一位嫡亲兄长,唤魏昂。
    八年前,老武安王魏良瑜骤然离世,正逢西夏犯境,身为长子的魏昂接过大帅之职,领兵迎战,全胜而归。
    但战场上刀剑无眼,魏昂虽带领魏家军凯旋,但臂膀被流箭所伤,看似小小的伤口,却在关键时刻要了魏昂的命。
    只因魏昂与常人不同,对杏仁过敏,沾上一点便瘙痒不止,高烧不断,那日在战场刺伤魏昂的箭矢上,似乎就用了杏仁毒,魏昂终究没能熬过那年冬天。
    魏家军同年接连痛失老帅和大帅,军中士气大乱,魏家军崩溃解散的传言甚嚣尘上,而西夏军得知此消息,又卷土重来。
    此战若不能胜,魏家军将会彻底分崩离析,魏铎便是此时临危受命,以十七岁之龄,继承父兄之志,上阵杀敌。
    所有人都不看好这场战争,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预料。
    魏铎赢了,还赢得相当漂亮。
    三个作乱的西夏首领被他当场处决二人,西夏兵溃不成军,节节败退。
    魏家军士气大振,而后魏铎便袭爵武安王,他杀伐决断、力挽狂澜,将原本闹分裂的魏家军重新整合,撑起了魏家门庭。
    潘妤坐在水榭的凉席上,认真的听魏嫣说当年往事,虽寥寥数语,但她也能感受到魏铎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
    魏嫣怕潘妤害怕,赶忙夸赞了句:
    “次兄对家人还是很随和的。”
    她与魏铎是一母同胞的兄妹,今年二十有三,容颜昳丽,落落大方,只是婚事不顺,至今仍待字闺中。
    “并没有!次兄只是看着随和,其实对人可严厉了。”对于魏嫣的夸赞,魏姌有不同的看法。
    她年纪较小,才十五岁,与魏超是龙凤胎,乃小云氏所生,少女明艳娇憨,自信洋溢。
    魏嫣被妹妹拆了台,对潘妤无奈一笑,她虽称呼潘妤为二嫂,但实际比潘妤还要大四岁,比魏姌更是大了八岁,姐妹俩说话,经常说不到一处去。
    “真的!他老骂我,二嫂你今后可得帮我好好管管他!”
    魏姌年纪小,可以名正言顺的向潘妤撒娇。
    但她的要求,潘妤实在不敢应声,别说管魏铎了,她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至今没搞清楚魏铎力排众议娶她的目的。
    如果说是为了平衡潘家和崔家的势力,那他从潘、崔两家各选一个女子入宫,不是更能解决问题。
    潘妤的沉默没有打击魏姌的积极性,反而勾起她更多的好奇:
    “二嫂,我们说了这么多,你也说说你呗。”
    潘妤颔首:
    “好,你们想听什么?”
    魏嫣怕魏姌问出敏感话题失礼,试图阻拦,但架不住魏姌嘴快:
    “次兄说你从前救过他,两人是老相识,可究竟是何时的事呢?你又是怎么救我次兄的?在哪里救的?”
    连珠炮般的问题让潘妤直接愣住。
    她救过魏铎?什么时候?她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可魏姌言之凿凿,绝不可能拿这件事开玩笑,魏嫣也没有斥责魏姌胡说八道,因此大概率是真的。
    可潘妤真的救过魏铎?
    或者说,魏铎真的亲口说过潘妤救过他。
    有没有救过人,潘妤心知肚明,所以,魏铎为何要对她们说谎?
    难道就为了更加名正言顺的迎娶身份尴尬的潘妤?
    什么情什么份?
    没必要吧!
    “二嫂?”魏姌见潘妤愣着久久不动,出声轻唤。
    潘妤回神:“哦,抱歉。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彼时我并不知晓他的身份……”
    虽然不知魏铎那么说的原因,但他定然自有考量,潘妤觉得还是顺着他的话说比较好。
    “是吗?那具体是什么时候啊?”魏姌继续发问。
    “这个嘛,我想想啊。”潘妤笑着做出回忆状,借着端果酿杯的时候,向魏嫣看了一眼。
    内心忍不住咆哮,她怎么知道是什么时候,魏铎也不知到底扯了多少谎,又不跟她私下通个气,万一两人说岔劈了,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好了,哪有姑娘像你似的,总打听哥哥嫂嫂的事。”
    就在潘妤为难之际,魏嫣忽然开口压制住好奇宝宝般的魏姌,转而跳过话题:
    “倒是二嫂准备的这果酿,甚是清新味甘,不知是用的什么果子,我竟分辨不出来。”
    潘妤暗自松了口气,赶忙顺着魏嫣的台阶下去:
    “你自是分辨不出,我用了十八种果子呢。”
    接着两人便讨论起来,魏姌几次想插话都插不进,只好无奈在旁听她们说着果子和酿造的事。
    **
    比起宫内的井然有序,一派祥和。
    陈氏却在寿安堂大发雷霆,砸了好几个汝窑的杯碗。
    “简直反了她!”
    潘远山刚进来,差点被陈氏砸一身的血燕。
    “母亲何故发这么大的火,仔细伤了身子。”
    潘远山是个孝子,对陈氏晨昏定省,几十年如一日奉养无怠。
    二夫人安氏起身给潘远山行礼,见陈氏气得别过了身,便主动解释起来:
    “母亲这不是想念孙女了,想见一面说几些体己话,谁知派人向宫里传了几回信,那位都不予理会,甚至还把传信之人调去了别处。”
    说起身在皇宫的潘妤,潘远山也是一头的官司。
    他怎么也想不到,从前性子绵软,言听计从的女儿,第二次入宫后,怎么就翻天覆地的变了个模样,不仅高调清理后宫,对家中态度也是冷冷淡淡,连带崔氏都……
    “不仅如此,她这边拒绝我们,扭头就召了十几个崔家的人入宫去了,她这是打我潘家的脸!”
    陈氏嫌安氏说得太客气,干脆自己说。
    “母亲您息怒,我觉着妤儿会这般,或许并非她的本意。”
    潘远山不是想替潘妤开脱,而是真心觉得潘妤没这个胆子和魄力。
    一个人的性情怎么可能说变就变,除非是有人故意让她变,这个人是谁,不言而喻。
    可惜,新帝不是楚氏傀儡,手段强硬狠辣,纵然是潘家也不敢明晃晃的与之对着干。
    “大哥的意思……是陛下?”安氏一下猜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