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162节

类别:玄幻奇幻       作者:码字手痛     书名:我在大夏窃神权
    贩卖报纸的听到又有一单上门,看了一眼王明义身上穿着的短褂,神色冷淡地说道,“《天京报》五文一份,《醒世报》三十五文一份。”
    王明义皱眉道,“《醒世报》这么贵?”
    他可是知道,当日董行书召集众人商议应对《天京报》的时候,已经从商人们口中打听出一份《天京报》只卖五文钱。
    卖报纸的听到这话,又看了眼王明义身上穿着的短褂,冷笑道,“嫌贵?那就买《天京报》咯。”
    王明义的眉头皱的更紧,当然不是因为卖报的无礼,而是因为董修德怎么敢将报纸卖得这么贵?
    难道他真的认为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一定能够压得住周铁衣吗?
    悠长地叹息一声,王明义从怀中内衬摸出一两银子,然后伸出手指,浩然气如同炽白色的小刀,精准地切了一角。
    “一样来两份,刚好。”
    王明义将这小小的银子放在对方面前。
    卖报纸的也意识到自己刚刚的话可能得罪了这个小修士,不敢再计较这银子够不够,连忙恭敬地拿了两份报纸,双手递上。
    见王明义从说书楼走出来,陈大兴赶忙咽下口中的肉饼,又灌了口茶,“义哥,事情办完了?”
    王明义点了点头,一边扫看着《天京报》,一边顺手将多买的一份递给陈大兴,“这是你的,想要在火车商会干得好,得多识些道理。”
    陈大兴愣在原地,不接手,不答话。
    这反倒是给王明义弄得有些不会了,他抬头问道,“怎么?不想读书?”
    陈大兴忽然用手揉了揉眼睛,“不是,刚刚眼睛里进沙子了。”
    说罢,为了不让王明义看出来,他用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油脂和泪水,然后才接过报纸。
    两个少年,就坐在说书楼旁边的地上,借着阴影挡着日光,一边啃着肉饼,一边看着报纸。
    等看完了报纸,王明义心中的困惑更多了。
    他下意识对陈大兴问道,“你怎么看?”
    陈大兴又看了看两份报纸,那《醒世报》他是一点都没有读懂,倒是《天京报》有趣,于是老实回答道,“我想要看《齐小圣大闹黄泉路》第二话。”
    ······
    日头稍微偏西,暑意略微消退,大夏圣上才从宣法殿中往御书房而去。
    他浑身懒洋洋的,一点都使不上劲。
    为道日损啊。
    大夏圣上知道这是正常的过程,不过想到自己还要经历至少三年这样的过程,心中不免烦躁了几分。
    进了御书房,天后如同往常一样等候,将三司批注好的奏折整理了一遍,只不过这次她没有动任何奏折的顺序,就按照三司想的来。
    除了天后,伴读大太监苏洗笔之外,还有冯子宽候着。
    大夏圣上看到冯子宽在,就想到了报纸的事情,于是随意问道,“报纸办好了?”
    冯子宽恭敬地说道,“托圣上洪福,诸事妥当,已经将报纸放在奏折中,等着圣上过目。”
    大夏圣上微微一笑,心情好了不少,他看向奏折堆,觉得都很无趣,还不如先看看周铁衣办的报纸。
    于是说道,“报纸在哪?”
    天后亲自将两份报纸递到大夏圣上面前。
    大夏圣上看了一眼题目。
    《天京报》,《醒世报》。
    他已经心领神会,但还是明知故问,“怎么有两份报纸?”
    天后这次没有说高深的话语,反而如实笑着答道,“儒家和法家不服,还想要试试圣上过河小卒的手段。”
    苏洗笔和冯子宽在心里叹道,果然不愧是天后娘娘。
    即使只是说实话,但是一句话已经将圣上的代入点拉到《天京报》上了。
    大夏圣上听天后这么一说,也不奇怪,这报纸的确是自己交给周铁衣办的,儒家和法家也确实不服。
    他先拿起《醒世报》,“朕看看他们如何不服。”
    等看完了《醒世报》,大夏圣上甚至有种看完了一大篇奏折的感觉。
    上面每一句话都对,反复推敲。
    因为是第一版,所以董修德做得很认真,大儒,法士们写得也很认真,简直就是君臣奏对的书面版。
    大夏圣上沉吟了片刻,“老生常谈之言。”
    说罢,他拿起《天京报》,当看完第一版,就惊奇地转头,看向旁边的天后,“这文章是你写的?”
    天后反问道,“陛下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大夏圣上又看向文章,忽然笑道,“写得好。”
    天后附和道,“陛下觉得写得好,那就最好。”
    她之所以写这篇《养花心得》,写得这么直白,除了应周铁衣的要求之外,还因为‘圣谕’这一版上的文章不好写。
    这是圣上给与自己的权柄,但是‘圣谕’二字太重,面对如今疑心越发深重的圣上,即使天后也需要小心对待。
    圣上虽然想要自己管着这个家,但是这当家做主的人还是他!
    所以自己的《养花心得》不能够写得好,这恰恰符合周铁衣的要求,连天后都忍不住想道,这周铁衣口中的白话文是不是就是为此做出的算计!
    大夏圣上赞美了一句之后,继续翻看,他一目十行,当翻到‘珍宝’的时候开始皱眉,看完‘花魁’之后眉头紧皱,看完‘小说’之后不发一言。
    这《天京报》办得虽然没错,但他不满意,至少不是完全满意。
    若以后都是这样,那他的文章要不要落在‘圣谕’篇?
    大夏圣上思考着,下意识拿起看得另外一份报纸对比,当看到儒家那一句句圣皇五帝的吹捧,对比了一下珍宝花魁。
    忽然他笑了一声,这样也好。
    白虎斗麒麟,自己这次倒是不用下场。
    于是他没有评判两份报纸,而是放在一边,开始看第一份奏折。
    打开奏折的瞬间,圣上读完了题目。
    《论天京报惑民疏》。
    他当然知道《天京报》有惑民之举,但不应该你们儒家这些当臣子的来讲,应该朕这个君父来讲!
    于是根本不看内容,直接扔到一边,留中不发!
    ······
    司民府书房内。
    墨家自走钟一刻一刻跳动着。
    每走一刻,下人们就会进来禀报整个天京《醒世报》和《天京报》的售卖情况。
    董行书也没有要求具体的情况,就只是想要看看那三十六座说书楼的情况。
    因为那三十六座说书楼里,两份报纸都有得卖,不偏不倚。
    董行书又反复琢磨了一遍《天京报》,他抬头看向自走钟,已经到了酉时,差不多今日的报纸销售就确定了下来。
    《醒世报》三十六座书楼一共卖了三百份,《天京报》三十六座书楼一共卖了一千五百份。
    两者差距足足有五倍!
    但董行书没有动怒。
    因为《醒世报》要卖三十五文,《天京报》只卖五文。
    这就是最大的原因。
    周铁衣敢卖得这么便宜,是因为内务府和商会们帮他补亏空!
    而《醒世报》却需要儒法两家自己填钱,这银子怎么出,出多少,董修德和青空命还没有商议好呢。
    如此短的时间内,他们能够将《醒世报》做出来就已经不易。
    更何况当时周铁衣豪言要卖十三万份,以后发行天下,还要卖得更多!
    想着这么大的亏空,即使儒法两家也不敢轻易应下。
    即使现在卖三十五文,每份还得贴钱呢。
    董修德和青空命毕竟从小读着最好的书长大,所以选纸张的时候,即使知道要压缩成本,但是却下不去狠手。
    读书人的事,若事事与钱较真,岂不与周铁衣无二?
    董行书双手放下报纸,思考道,是不是将价钱降下来,就能够追上销量了呢?
    随后他又看了看《天京报》,摇了摇头,三十六座书楼,一天也只是卖了一千五百份,这报纸三天一刊,加上商店帮助贩卖,他周铁衣能够卖一万份吗?
    若只是这个水准,他夸下海口的三万份倒是让人贻笑大方。
    真么想着,董行书随口问道,“修德呢?”
    下人恭敬地回答道,“大少爷正在组织文会呢。”
    “文会,什么文会?”
    董行书皱眉,现在正事要紧,怎么还有心情去组织文会了?
    下人回答道,“听大少爷说,是组织文士们批判《天京报》之说。”
    就在董行书思考的事后,董修德从外面急匆匆地赶回府。
    他神色难掩喜意,走入董修德的书房,先拱手一礼,“父亲。”
    董行书不动声色,“听说你去组织文会了?”
    董修德自豪地开口道,“父亲,今日我将那臭不可闻的《天京报》拿给各家名士们看了一遍,他们都说这《天京报》有辱圣人教化,纷纷落笔请命,愿上书圣上,还请父亲朝会之时,将文书带入朝堂之中。”
    说着,董修德更是示意随从拿出了一摞写好的文章。
    董行书看到这一摞写好的文章,忽然电光火石一闪,再次看向那《天京报》的白话文。
    他终于知道周铁衣为什么要用这么粗俗的言语写《天京报》,他这是想要激怒整个天京的文士!
    这就是一张无形的战书,上面没有一句骂儒家和法家文士,但是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在骂儒家和法家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