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222节

类别:玄幻奇幻       作者:十万菜团     书名: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所以,大虞朝如今的情况,若遵循“博弈”,让朝廷和天下人抢钱,就会动荡不安。
    而若是用“创造财富”的法子,则非但不会激化矛盾,还会因为朝廷坐庄,而将越来越多的人,在利益上,和朝廷绑在一起。
    赵都安说道:
    “据我所知,大虞通往西域的关口走廊,以往只给兵力镇守时,每年只会花钱,但后来,给了一些商人来往两地,做生意的机会,朝廷从关口抽税,便赚了许多钱。
    同理,京师在太祖时,也很破败,但后来,定为都城后,所有权贵都往京城来,便催生出码头千帆竞渡,只收城门入城费,就能支撑皇宫的开销……
    敢问,这些例子,可曾动了刀兵?
    不曾。
    但为何钱财却自行蜂拥而至?主动递到朝廷手中?”
    不等众人回答,他便吐字道:
    “市场。”
    “只要朝廷出手,构建了一个市场,给予一个地方某些特权,将一些重要的衙门搬到这些地方……等等手段。
    天下商人便会闻风而动,蜂拥而至,主动为朝廷奔忙,他们赚了许多,但朝廷赚的更多。
    而当商人们赚到后,那些底下开设无数商铺的门阀,乃至一些富有的士绅,若力所能及,也都会将囤积的白银丢过来。
    因为只有丢过来,才能赚,而若不拿来,便是别人赚。
    而别人赚,他们不赚,手中的钱就会不值钱……”
    “而只要这个市场的规模够大,或者九道十八府,每一个地方都有这样的市场,那富人的钱,就会都投进来,变成‘资产’……
    朝廷不用担心,如何让所有人都有钱赚,因为那些商贾会自己想办法,将钱创造出来……”
    赵都安说到这里,莫愁眼睛一亮,说道:
    “就像最近京城里,天师府售卖的那种便宜的冰?
    天师府的术士制造出了冰,便让许多富户来买,从而将那些富户囤起来的钱,拿到了手里,就像那些商贾做的那样。”
    “……”赵都安眼神怪异地点了点头,说道:
    “没错,制造出众人都渴求的商品,就是一吸引所有人花钱的方式。
    只要这些商贾绞尽脑汁,让人们将钱花掉,商贾们也不会囤钱,而是会继续把钱花出去,以获取更多。
    这个过程中,会雇佣越来越多的伙计,于是,百姓们也有了赚钱的门路,百姓们有了钱,又会把钱花出去,购买类似冰块这种东西……
    如此,就如同一个轮子,朝廷轻轻推了一把,它就会飞快转动起来。
    相比于囤钱,所有人都把钱花掉……这样,大虞朝的银子就会变多。
    而朝廷则可以不停地抽税……源源不断。
    甚至,若朝廷的钱多了,还可开设钱庄,将钱借给那些商贾……”
    赵都安越说越快。
    所有人脑海中,那一幕图景越来越清晰。
    韩粥愣在原地。
    这一刻,他又一次脑补出了未来的画面,同样是天下的金银,如潮水汇入京城。
    但这次,不再有仇恨的目光,而是无数双兴奋的贪婪的眼睛。
    他抬起头,视线越过赵都安,望向他身后屏风上,那“白银”、“商人”、“资本”、“市场”四个词。
    余光发现,学士们陆续起身,站了起来。
    因赵都安描绘的未来而心潮澎湃。
    末了,赵都安丢下毛笔,口干舌燥地做出总结:
    “最关键的是,这样一来,哪怕是逆党与八王,也无法阻止天下人逐利之心,而只有朝廷有能力做到这些,旁人无从模仿。
    逆党哪怕再心有不甘,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钱流入国库。
    而等士绅门阀们也被迫卷入,再实施摊丁入亩,他们再想抵抗,就要顾虑,是否会被朝廷踢出这座市场……
    是得罪朝廷,还是讨好朝廷,以获得更多?不难抉择。
    如此一来,新政推行,阻力也会减轻。”
    赵都安淡淡道:
    “如此,这三策并行,若能施行成功,不出十年,国库中的钱财,可给京城镀上一层金箔。”
    “此为,黄金三策。”
    第171章 入职修文馆,编外赵学士
    黄金三策!
    修文馆内,当赵都安将这一整套,三项彼此交织,互相影响的策略抛出。
    房间中一时好似落针可闻,而在这群学士的脑海中,则堪称振聋发聩。
    为京城镀上一层金箔?
    只是想想,就令人神往……而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赵都安所说的这些,听起来……
    竟然……
    都具有可操作性。
    前两个且不必说,最后的一个搭建“市场”,所投入的不会很多,甚至不需要多少钱,只需要一纸公文。
    更有人,突然想到,赵都安之前讲“摊丁入亩”时,曾提过一嘴,说不给商人加税。
    当时众人还没想太多,只以为“商人没有农田”,若按农田征,自然不必缴。
    但此刻再去想……
    这一条,显然是为了鼓动,激励那些商贾,加入朝廷主导的市场。
    否则,若是一开始便征税,积极性将会受挫,至于日后等市场成形,再如何收……那是以后的事。
    “黄金三策,黄金三策……”韩粥呢喃,反复念着这个名字。
    忽然垂眸,望向自己手中,原本十策的奏疏稿子,突然心悦诚服,将稿子如废纸般丢弃。
    “有此三策,我这十策当如废纸。”
    他难掩怅然,这才明白,赵都安中午时,点评他的缺陷,并非什么久在底层。
    而是……
    高屋建瓴。
    这位京中盛传,被无数读书人鄙夷,不学无术的酷吏,胸中韬略,竟比他们这群学士都高出太多。
    谁人敢信?谁人能信?但偏生,真切地发生了。
    “这些,是你想到的?”
    眉心点缀梅花妆的“女宰相”这时才回过神来,眼神复杂地看向他。
    赵都安笑着道:
    “是做梦时候,有个姓张的老神仙托梦给我的。”
    众人:……
    鬼才信。
    莫愁也翻了个白眼,当然不会相信这种明显的揶揄,姓张的老神仙?张天师?
    你也配与那位老神仙相识?
    再者,退一万步,张天师修行厉害,但也不可能懂治国。
    关键在于,这黄金三策,乃是汇集精英的修文馆内学士都想不出的。还有谁能做出?
    给这家伙抄来?不现实。
    那……莫非真的是他的想法……莫愁只觉难以置信,一个武夫,一个酷吏,一个纨绔恶霸……
    哪怕私底下读了许多书,也未免太妖孽。
    但又不得不承认。
    她忽然生出一个念头:
    等再过几日,陛下出关,若是得知此事,会是什么表情?
    女官身旁,端坐上首的红袍大学士没言语,但看向赵都安的目光,更是复杂。
    董太师想起前段时日,自己在宫门口,与对方说的那些话。
    要求对方多读书,隐隐暗示,文官比武官大……莫要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此刻,那些话语如同化为巴掌,打的耄耋老者脸庞火辣。
    赵都安不学无术?不如文人?
    那当下,又是什么?
    董太师突然觉得自己老了,心想,或许年轻的陛下眼光比自己更好,根本无需他这个糟老头子辅佐。
    陛下,她到底从哪里挖出来这么一个声名狼藉,却文武双全的家伙?
    房间中,其他学士有着相似的心情,他们想维护读书人的尊严,但被屏风上那黄金三册,砸的口不能言。
    “赵使君,”郭解元兴奋道:
    “那以你之见,该在何处开市?如何主导?”
    赵都安笑道:
    “我对大虞各地方情况,却并不了解,所以,要我提策略可以,但若具体落实,却非我长处。
    还要仰赖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