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487节

类别:玄幻奇幻       作者:十万菜团     书名: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他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又朝董玄拱了拱手:
    “我久在云浮,不知天下之大,京城卧虎藏龙,只一个赵使君,便令我醍醐灌顶,想来董太师学问更深,便也不再自取其辱了。”
    “先生过谦……”董玄脸色尴尬,欲言又止。
    正阳没搭理他,转身遥望赵都安,再次拱手,道:
    “使君之言,于我颇有启发,该当一个‘师’字。亦令我见识了皮袍下的小,今日之后,我将回返云浮,再入山中,潜心著书,阐述心学之理,待成书日,寄送京师,还请使君掌眼。”
    赵都安微笑道:“好说,好说……”
    这一句话,却是将赵都安放在了师长的位置了。
    堂堂大儒,称一个佞臣为师?
    正阳又转身,目光扫向在场一张张近乎凝固的脸孔,意味深长地感叹道: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他没有说下去,转身,一步步走出凉亭。
    陆成等弟子茫然地朝两侧让出一条路,目送恩师挺胸抬头走出去,愣了片刻,才迈步追赶了出去。
    ……
    秋风拂过梅园。
    众人就这样安静地目送正阳学派的人离开。
    人们仍旧处于震惊中,尚未回过神,或沉浸于方才那番学说中,或对事情戏剧性的发展而一时难以接受。
    “先生……诶……太师,你看……”
    梅祭酒杵在原地,左看看,右看看,不知如何收场。
    这算结束了?还是没结束?
    董太师也只站在原地,犹自没有回神,他准备了好些天,殚精竭虑。
    结果……很可能动摇女帝继位合法性的论学,就这么……没了?
    白衣僧人辩机脸上,那看热闹的笑容早已僵住,他脖颈缓缓转向对面,与面带微笑的赵都安对视。
    赵都安嘴唇动了动,但没有发出声音。
    辩机读懂了他的唇语,那句话是:“法师可还满意?”
    辩机面无表情,闭上了眼睛,双手大拇指迅速拨动佛珠,用这种方式平复心绪。
    “这就走了?”
    董大茫然地站着,扭头先看到了韩粥等学士复杂的脸孔。
    然后,一群人才看向从始至终坐在椅子里,姿态慵懒悠闲,仿佛眼前的大事全然与自己无关的赵某人。
    “那心学……”孙莲英迟疑询问,老宦官对学问也不了解。
    莫愁板着脸,眼神幽幽地盯着他:“我需要一个解释。”
    顿了下,她忙又补了句,“给陛下。”
    赵都安一脸无辜地迎着这些脸孔,然后发现园中人群不少也都调转视线,望向他,一副要扑过来,询问个透彻明白的模样。
    哦豁……好像捅了马蜂窝了……赵都安拍拍屁股起身开溜:
    “我还有些事,你们继续。”
    事情既已经解决,他可不想留下来被一群读书人围观。
    须知心学可是挑战了旧有的学说,这帮儒士不敢反驳正阳,但反驳他赵某人,可没有包袱。
    麻烦。
    “诶你等等……”
    听着身后的叫喊声,赵都安头也不回,只听到梅园高高的院墙外头,人声如潮。
    他扯了扯嘴角,眼神幽怨:
    正阳啊正阳,读书人蔫坏,今日这一遭,他怕是又要惹得不少理学老旧学的敌视。
    好在,虱子多了不怕痒。
    ……
    而伴随正阳与赵都安相继离开,梅园里发生的一切,也如穿街过巷的秋风般,朝着京城内外,无数远远观摩,等待论学结果的人们袭去。
    第360章 陛下容禀,梅园之会胜者赵都安……
    梅园不远处,一座三层高的酒楼内,今日人满为患。
    不同于只能围堵在园子外头的普通人。
    京中关心今日论学,却又不方便前往达官显贵们,提早数日就包下了附近的建筑,以便最快获知辩论动向。
    “唔,结束的这么快么?”
    酒楼第三层,“清流党魁”袁立坐在窗边,略显惊讶地眺望远处,从梅园正门走出的正阳一行人。
    清俊的脸庞上,不加掩饰的浮出惊讶的情绪。
    坐在袁青衣对面的,赫然是当朝相国李彦辅。
    今日,两位庙堂上的政敌竟罕见地坐在一起,远眺这场影响重大的论学之战。
    “恩?”
    未穿官袍,披着松垮红衣,佩白玉腰带,鬓发如猬,眸如深潭的李彦辅也扬起眉头。
    不久前,二人亲眼目睹正阳先生率弟子进院。
    按照他们估计,这一场辩论最快也要一两个时辰才能结束,甚至更久都不意外。
    这也是大人物纷纷包场的缘故,已做好了打持久战,在酒楼中吃饭的准备。
    同时,身为顶级权臣虽不方便亲自出面,但楼中权贵也都派出下属在梅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辩论的发展传递出来。
    但才过去多久?两盏茶的功夫罢了,怎么就出来了?
    “不对劲。”
    袁立皱眉道,“以董玄与正阳的学问,这么点时间最多才开题,争辩一两个来回。相国可知晓缘由?”
    李彦辅不悦道:
    “本相如何知晓,你袁立的眼线都不知,还来问我?但看来,只怕是出了变故,论学未能进行。”
    这是唯一的可能,但会发生什么事,能迫使论学中断?
    以他们二人的权势耳目,却都一无所知?
    不只他们,此刻整座酒楼内等待消息的权贵们,都纷纷起身,诧异交谈议论。
    更有人等不及,走出去询问。
    “咚咚咚……”
    没多久,远处人群中飞奔来十几道身影,都是各家的下人。
    袁府与相国府的两名仆从近乎一同奔上三楼,拱手回禀:
    “大人,结果出来了。”
    李彦辅眯着眼睛,做了个“你先问”的手势。
    袁立也不客气,当即问道:
    “里头发生了什么?可是有意外?又是什么结果?董太师赢了?还是正阳?”
    那名袁府仆从面色古怪,道:“未曾辩论,正阳上台后,便直接认输了。”
    竟有此事?!
    袁立诧异至极,老谋深算的李彦辅也愣了下,道:
    “竟是这般……所以,还是董玄胜了。”
    他关心的是结果,其次才是过程,无论正阳因何而认输,最重要的仍是胜负本身。
    相国府那名护卫脸色也很怪异,摇头道:
    “禀相国,并非董太师赢下此战。那……那正阳认输的对象,乃是……乃是赵都安。”
    静。
    桌旁的两位党魁面无表情,被这个突兀至极的消息,打的措手不及,愣是好一阵没回过神。
    正阳认输了,但赢得是赵都安?
    这像话吗?
    而当听完两名仆从汇报的整个经过后,袁立和李彦辅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两个老对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孔中看出了些许荒诞意味。
    “赵都安……”
    “又是他?!”
    ……
    ……
    寂照庵,禅房内。
    三十来岁,却保养的唇红齿白的恒王世子微笑着与云阳公主交谈。
    今日他这个侄子特意又来探望亲姑姑。
    徐祖狄在京城这些天,已经来了寂照庵好几次。
    陪被禁足在这尼姑庵吃斋念佛的大长公主云阳聊天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