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710节

类别:玄幻奇幻       作者:十万菜团     书名: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此外,影卫汇报,莫昭容一行暂且安全,已回返临封,其与白马司监,礼部尚书,漕运总督等官员,一路阻碍叛军步伐,初见成效。”
    群臣骚乱起来。
    他们对于莫愁等人的死活并不太关注,在意的只有女帝生死。
    当初,女帝失踪后,莫愁一行大臣意识到,必须令京中知晓女帝未死,否则必然大乱。
    故而,那时海公公就联络影卫,将赵都安护驾女帝,尚未被捕的消息传递了回来。
    这也是朝局大体依旧稳定的关键:若女帝真死了,群臣哪里还会坐下来商讨?早城门大开,迎王爷入京了。
    “陛下吉人天相,如今已入淮水,回返京城亦不远了。”有皇党官员大喜。
    “先声明一句,我是衷心企盼陛下安然无恙的,但眼下局势,净说好听的没意义。
    陛下远在淮水,何时能回返?又是否能回返?皆是未知数,哪怕回来,也未必……”有人阴阳怪气。
    “你这话是何居心?!莫非是投靠了反王?”一名年轻臣子大怒,起身斥责。
    后者反唇相讥:
    “我一心唯有社稷,不像你,在这等时候还不敢面对局势。”
    “你想死么?陛下可还在呢!等回来,我定要参你一本!”有御史加入战场。
    “呵呵,陈御史,你要参大可不必等陛下回归,向太师上书也是一样。”一名给事中冷笑,参与口水战。
    一时间,仿佛点燃了火药桶,双方争吵起来,整个偏殿喧闹如菜市场。
    “肃静!”
    董太师听了一阵,面色阴郁,须发抖动地怒喝:
    “要吵滚出去,今日召集你等,只为听你等聒噪么?”
    众臣噤声,气氛一阵沉闷。
    袁立轻咳一声,打圆场道:
    “眼下不是争吵这些的时候,陛下虽身在险境,然则有赵少保护持,必能逢凶化吉,迟早能回归。
    何况临封还在朝廷手中,只要陛下能入临封,自然安全。而我等食君之禄,在此之前,唯有替陛下守好京城,青州兵暂时不足为虑,倒是城内谣言四起,人心浮动……
    今日太师召集诸位前来,想必也是要诸位回去,各自出力,稳定局势,起码在陛下回归前,城内秩序不能乱。”
    群臣纷纷附议,认同这个道理。
    袁立又忽地看向坐在对面,一副垂垂老矣,行将就木的老对头:
    “李相,你没什么要说的么?”
    自入殿后,不发一语的李彦辅眯缝的眼皮撑开,笑了笑:
    “袁公与太师所言,我亦赞同,就这么办吧。”
    三位顶级大臣开口,接下来事情顺利许多。
    无非是针对城内各个不安分的地方,分派任务,以稳定大局。
    不久后,朝会结束,群臣退去。
    袁立和董太师是最后离开的,前者望着空荡的偏殿,起身道:
    “群臣嘴上虽认同,但许多人心中已是慌了神。”
    董太师叹息一声,疲惫尽显:“我又何尝不知?”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这个道理,放眼古今,概莫能外。
    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有尽力维持罢了。
    “李彦辅最近,安分的过分。”
    袁立忽然开口,阳光从殿外照进来,他瘦长的影子斜斜落在光洁的地砖上。
    须发皆白的董太师看了他一眼:
    “今日朝会上,一些唱衰的人,应是他暗中安排。”
    袁立目光深邃,望向殿外:“我指的,不是这些朝堂上的小手段。”
    董太师心头咯噔一下:“你是说,他可能……”
    袁立摇了摇头,笑了笑:
    “或许是我想太多了,以李彦辅的性格,眼下想的大概还是如何押宝,才能利益最大化,若帝位当真换人来坐,他又如何谋求安稳渡劫。
    不,或许淮水李家,早已同时押宝不同藩王也不一定。”
    董太师眯起眼睛,盯着他:
    “那你呢?你袁立又是否相信,陛下能回来,稳住大局?”
    袁立淡淡一笑,迈步往外走,没有予以回答。
    董太师望着他离去,殿内空荡的只剩他一人,这位当朝帝师沉默良久,闭上了眼睛。
    袁立提醒自己,要提防李彦辅。
    可……袁立此人,以及其背后的清流党,就真的可以相信吗?
    ……
    ……
    李彦辅走出皇宫,在下人搀扶下,钻入马车,返回相国府。
    一路上,他都闭目假寐,节省体力。
    从今年开春起,李彦辅的身体便不好,以往一些身体上的老毛病频频发作,分明年岁比董玄小了不少,但精气神,却一年不如一年。
    起码他在外人眼前,是这样的。
    回到府邸后,李彦辅在下人服侍下宽衣解带,脱下朝服,换上了宽松的他最喜欢的那件红色的袍子,旋即前往书房,翻看公文。
    “老爷,该喝参汤了。”
    书房门被推开,一名三十余岁的妇人眉眼恭顺,端着参汤走进来。
    将其放在书房的桌上。
    李彦辅放下书册,抬眼看了她下,点了点头,拿起勺子一口口喝着。
    这名妇人乃是当朝相国的一房妾室,李彦辅正妻死去多年,亦鲜少纳妾,这名第三房妾室,乃是他曾经的一名“学生”。
    其人从不争宠,低调温顺,虽没什么名分,却深受年迈的李彦辅喜爱,连小阁老在这位不争不抢的妾室前,都不敢造次。
    “还有事么?”李彦辅一边喝参汤,一边询问。
    小名”小玥”的妾室轻声道:“应龙来了。”
    “叫他进来吧。”
    “好。”
    小玥走出去,俄顷,书房门开。
    年近四十,容貌阴气颇盛的小阁老李应龙领着一名随从仆人,跨进门槛:
    “父亲,家里来人了。”
    话落,他身后那名扮做仆从,实则为淮水道李氏宗族家仆的中年男人噗通跪下:
    “小人奉族中之命,来给相爷递话。”
    淮水李氏,乃李彦辅背后的世家大族。
    “说。”
    “是,家里带话说,靖王、慕王皆已入淮水,不日将抵京,恳请相爷为家族荣辱安危考虑……若能把控朝堂,控制京师,待诸王抵京,方可待价而沽,为李氏再,谋百年存续……”
    书房中,相国父子安静听完了这名家仆的口信。
    “知道了,出去吧。”李彦辅没有表情地摆了摆手。
    家仆又磕了个头,起身走出房间。
    “父亲,动手吧,如今局势危机,若等诸王大军攻入京师,一切就晚了。”
    李应龙显得有些激动,“且不说家里,单单是底下的人,这些日子也躁动不安,若您再不点头,只怕……”
    李彦辅冷眼看他:“是你在躁动吧?”
    李应龙额头冷汗沁出,糯糯不能言语,偏生这会,他突然一咬牙,鼓起胆气:
    “父亲!这一年来,女皇帝屡次敲打我们,底下当真是人心涣散,咱们一忍再忍,女皇帝势力也不断做大,如今她也失踪了,估摸着是回不来了。
    哪怕真回来,没了天人修为,她还有几分胜算?
    这虞国的天,定是要换了,有诸王在,咱们李家当不成皇帝,但谋个从龙之臣,总归是大有可为……
    您若不做,旁人也会做,如今城里那些位高权重的几个,谁敢担保他们不存着一样的心思?我们得尽快下手啊,若晚了,一切就完了!”
    李彦辅面无表情拂袖:“出去。”
    李应龙咬牙苦劝:
    “父亲,您还在犹豫什么?之前薛神策在城内,胜算还不大,可如今他也出城去了。
    只要您点头,禁军里金吾卫,千牛卫两位统领都会策应,再加上咱们在京内这些年豢养的死士,控制如今的朝堂轻而易举……”
    “出去!”
    李应龙叹息一声,跺脚离开。
    书房内,只剩下一身红袍,系白色腰玉的李彦辅端坐,眼睛盯着书桌上,一只装饰用的巴掌大的小刀,出神许久。
    ……
    ……
    就在城内人心惶惶,暗流汹涌,所有人都还以为女帝仍在逃难的时候。
    京城南门外,宽阔的官道上,一辆马车逆着人流,朝城门进发。
    赵都安借助易容面具,再次更改了容貌,这会扮做车夫,一边挥鞭,一边望着路上的车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