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834节

类别:玄幻奇幻       作者:十万菜团     书名: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总之,这场乱子有了个还过得去的结果,不是么?何必横生枝节?何况……如今京中想查,在查此人身份的已经够多了。走吧。”
    车夫甩鞭。
    马车走动起来。
    陈红默不作声,心中有种预感,袁公非是不想查,而是心中早已知道了这白脸缉司的身份了。
    可究竟是谁呢?
    陈红脑海中,掠过一个人的身影,但旋即被他摇头掐断了。
    那个人坐镇临封,无数双眼睛盯着,不可能出现在京城。
    马车沿着朱雀大街,往都察院去。
    忽然,远处传来马蹄声,百姓纷纷朝大街两侧退让。
    袁立也让车夫靠边停下,掀开帘子往外看,只见从城门方向奔来一名传令兵,扛着火红的令旗,纵马速度并不快,边跑边喊:
    “东线大捷!薛枢密使率兵大破建成叛军!大破反贼靖王!”
    车厢内,袁立愣了下,眼中露出惊喜之色。
    陈红大喜过望:
    “袁公!东线大捷!朝廷又打了胜仗了!薛枢密使不愧是我大虞军神,这才多久?就有喜讯?”
    袁立捋着胡须颔首,冷静点评:
    “以薛神策的作战才能,配合神机营新火器,三千营,神机营,以及临封军府的兵力,能战胜靖王不意外,只看这次大捷是胜了多少,夺回多少地盘。”
    街道两侧的百姓们也是精神一震,欢呼起来。
    有人高呼“军神!”
    赢得众人附和。
    一场胜利,可以解决很多内部矛盾,对整个朝廷而言,刚刚经历了肃清清流党的动荡,正是渴求胜利的时候。
    ……
    另外一条街道。
    赵都安的马车也被逼停。
    “大人,东线打胜仗了!”钱可柔惊愕。
    车厢内,靠着柔软的靠枕的赵都安笑了笑:
    “理所应当,薛神策若带着那么多兵马,都打不赢靖王,就真该怀疑他有没有问题了。咦,打了胜仗,你们怎么不开心?”
    小秘书苦着脸,有些幽怨地说:
    “坊间一直在拿您和薛神策比较,如今东线大捷,您在西线却没什么大动作,可想而知,肯定有一群人要借此事贬低大人您了。”
    ……
    排版先更后改
    第554章 远隔万里的布局
    人是社会性动物。
    因此总是难以逃掉被比较的命运,越站在高处,世人的点评动作越会清晰明显。
    赵都安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因此只是笑了笑:
    “薛神策在作战领域,的确比我更强。又不是小孩子,何必事事争先?
    能打胜仗,对朝廷是大好事,至于那些坊间传闻,读书人嘴里的酸涩言语,不理会就好。”
    恩,他并没有说的是,自己前段日子在永嘉城也赢了一局,只是消息尚未传回来。
    当然,哪怕他刺杀王琦,救回一批官员的“战绩”送回京城,也只会令那些对他怀着恶意的人,更加卖力地拿去与薛神策作比较,从而侧面打压他的名声。
    至于赵都安真正的布局,离间赵师雄与徐敬瑭的计划,一旦成功后,极可能直接左右整个虞国战局……
    这些事,眼下必须严格保密,无法对外人说。
    只有极少数,知晓赵都安如今在做的事的人才明白,一旦离间计成功。
    那将是薛神策再打几场胜仗都比不上的,除非薛神策能一举将靖王徐闻灭掉,但那个难度又非此刻的朝廷兵马能做到的了。
    “走吧,去醉仙楼。”
    赵都安忍住捏一捏小秘书圆脸的冲动,温和淡然:“都开心点,请你们吃顿好的。”
    钱可柔疑惑道:“大人,咱们不进宫了么?”
    赵都安摇头:
    “东线大捷,接下来至少几个时辰,陛下都必须召集群臣,消化这个消息。
    之后免不了还要做一些安排。本官只是去汇报下后续而已,不急于一时。”
    ……
    一行人抵达醉仙楼,赵都安大手一挥,开了个包间,将好酒好菜点了一通。权当庆贺肃清清流党成功,外加庆贺东线大捷。
    而随着时间逼近午时,酒楼内客人也多了起来,隔着门板,都能听到外头都在议论大捷的战报。
    薛神策的名字,频繁出现。
    不意外。
    当今天子脚下,最火热的话题无非围绕战事,谁能不议论?
    而不出预料,那些谈论声中,每每提及薛神策,都要捎带上“赵都督”。
    许是前段时间,赵都安先后在青州平叛,临封灭火两场战役中,压过了薛神策的风采,许多人憋着一股劲。
    如今薛神策大胜,一时间关于赵都安取胜皆靠侥幸,薛枢密使才是大虞第一的言论甚嚣尘上。
    听得梨花堂几个缉事眉头紧皱,饭菜也吃的不香。
    反倒是赵都安这个当事人,浑不在意的样子,听得津津有味。
    只是一顿饭吃到尾声的时候,包厢门忽被敲响,竟是一伙人得知梨花堂的新缉司也在楼内吃饭,前来见识一番。
    “早听说诏衙新上任了一位白脸缉司,行事颇肖赵少保,这两日搅合的整个朝堂纷乱,今日却是见到了。”
    进门的为首一个,圆脸细眼,身上带着浓重醉意,手中还拎着酒壶,穿着武官的青袍,看向赵都安的目光带着隐隐的敌意。
    赵都安疑惑地看向小秘书:“他是谁?”
    后者低声解释:
    “枢密院的一个都承旨,五品官。”
    枢密院……朝堂武官派系,因青州一战中,朝堂武官被赵都安一人压的毫无颜色,憋了一股气。
    最近一两月,城内读书人们捧杀赵都安,频繁动用踩一捧一伎俩,每次吹捧赵都安,都要贬低下枢密院为首的武官。
    赵都安心中了然,应是这个五品小官早就对“赵都督”不满。
    今日东线大捷,终于挺直腰板,趁着醉意来找自己这个“赵都督”派系的人显摆,出一口气。
    对此,睚眦必报的赵都安罕见地宽宏大量的一次。
    既是读书人挑拨捧杀,那枢密院一系的人因此迁怒自己,也合乎情理。
    然而赵都安没生气,这名都承旨却有些恼火了。
    沉着脸,不悦地将酒壶砰地朝桌上一丢:
    “这位缉司好没道理,我前来主动拜会,你却问我是谁,是没将我枢密院放在眼中?!”
    身后,有凑热闹的人围在外头,一副看戏姿态。
    赵都安微微皱眉,他是真的不认识此人,当初他虽与枢密院的官员吃过几次酒,但至少也得是四品以上才能列末席。
    这个五品的都承旨,根本连见赵都安的资格都没有。
    “你想找茬?!”侯人猛怒了,他猛地起身,手已抓起佩刀。
    沈倦和钱可柔也眼神不善。
    “此乃天子脚下,又逢东线大捷,乃喜庆日子,动刀动枪,传出去岂非让人看笑话?”
    人群中,一名穿着长衫的瘦长中年人走出,举止端着,眼神睥睨,看似说着公道话,却实则暗暗讽刺梨花堂不懂事。
    赵都安拧紧眉头,旁边小秘书低声道:
    “这个是国子监的司业,也是五品官,祭酒的副手。清流党人。”
    赵都安轻轻叹了口气,他自嘲一笑,心想老司监说的真准。
    自己这个新缉司,果然被许多人关注着。他肃清朝堂的动作,也不出预料得罪了人。
    不过,他摸了摸自己脸上的面具,心想若没有这张面具在,这群五品的杂鱼哪里会有胆子跳出来阴阳怪气?
    “老侯,坐下吃饭。”赵都安平静道。
    侯人猛不情不愿地坐下。
    见这名最近声名鹊起的白脸缉司选择隐忍退让,出身枢密院和国子监的两名五品官愈发倨傲、得意。
    扭头大摇大摆离开。
    围观人群则失望退去。
    “陈司业,我方才听你在席间谈论,屡次宣称赵都督名过其实,但我记得,此前大肆捧杀赵都督的便有你一个,如今又寻梨花堂的麻烦,有违君子之道。”
    忽然,人群里一个容貌平平,气质略显木讷的书生走出,很认真地说。
    赵都安愣了下,竟是老熟人,董太师的长房长孙,董书生。
    陈司业皱了皱眉:
    “知道董公子与赵都督有些私交,若听不惯我们说些实话,我看在太师颜面上,不说就是。
    倒是听闻董公子向祭酒大人送了辞呈,将要暂缓进学,往西平道去从戎,过段时日参加今年金秋雅集文会后就要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