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35节

类别:其他类型       作者:王廿七     书名:咋办?我爹是奸臣!
    高泰道:“侯爷说,您还是不知道为好。”
    璐王气得呼吸都有些发抖:“你道父皇为什么派我去做这件事?”
    “不想让您跟文官走得太近?”高泰道。
    “愚不可及!”璐王道:“他在给我机会,让我烧掉真正的账册。”
    高泰舒一口气:“幸好您不知道,陛下定是在试探。”
    “………”
    璐王道:“若是试探,就不会罚我跪一夜。”
    高泰弯腰捡起碎片,半蹲在地上说:“莫非陛下起疑心了……”
    “你们做事,孤也是越来也看不懂了。”璐王道:“孤要成事,只需获得父皇的青睐、百官的拥戴,其他都是顺理成章的,要那些劳什子账册作甚?”
    高泰道:“侯爷说,珉王都在您眼皮子底下成气候了,他得做两手准备,有备无患。”
    璐王不屑道:“他成什么气候,扶不起的阿斗罢了。”
    高泰:“……”
    璐王又道:“退一万步说,明明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拿到账册和文卷,为什么要杀人?”
    “杀人?真没有!”高泰道:“杀王文焕没有半分好处,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那他怎么会死?”璐王目光如炬:“整个驿馆住了几十号人,死了三个,其中就有一位巡按御史?”
    “地震来了,房梁塌了,要砸死谁我们也说了不算啊。”高泰道。
    “………”
    “到底是谁在跟我们对着干,为什么处处不顺?”璐王烦躁地吐出一口浊气,提醒道:“不论如何,不许伤李泊言性命。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才叫百口莫辩。”
    “是。”高泰道。
    ……
    赶上一个休沐,陈琰需要加班,平安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特意起了个大早,把自己收拾妥帖,拽上一身男孩儿打扮的阿蛮,跟着老爹一起出门。
    “你俩干什么去?”陈琰问。
    “难得休沐,服侍您上衙啊。”平安一脸理所当然。
    “二师祖那边不用去了?”陈琰问。
    “二师祖今天不在家,昨天派人来知会了,让我下午去吏部衙门找他。”平安道。
    陈琰听他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地明明白白,也正好有话要问他,便允许两人上车。
    “大爷和安哥儿上车,我来驾车。”阿蛮道。
    她今年十四岁,这两年猛窜个子,像根抽条拔节儿的小竹子,束着发,穿着短布衫,比阿祥还像个小厮书童。
    陈琰倒挺惊讶,阿蛮什么时候学的驾车?
    “去年爹在豫州的时候,九环姐姐教的。”平安道:“也教我来着,我娘说驾车属于六艺,又很实用。”
    陈琰在马车中坐定,马车稳稳当当地拐出胡同,往东长安街走去。
    陈琰打趣他说:“爹出门不到一年,你挺忙的?”
    “嗯啊。”平安敷衍地应了一声。
    “听说你在午门外卖跳棋,还跟昌平侯的长子起了争执?”
    “是啊,”平安一脸人畜无害,“他先到跳棋店挑衅我,还在宫禁中追着要打我。”
    陈琰皱眉问道:“然后呢?”
    “然后他一直在家里养伤,再没见过。”平安道。
    “………”
    陈琰又道:“沈太医前日见到我,说你把他九岁的闺女偷出去送进了太医院,还开了张药方子让我给你治治病。”
    平安很认真地说:“我觉得他是误诊。”
    陈琰轻“哼”一声:“哦,你祖母还说漏了嘴,说你祖父也是被你送进工部的,你这么大能耐啊?”
    平安低着脑袋装鹌鹑。
    “你娘又为什么隔三差五往宫里跑?”陈琰问。
    平安从未有一刻像现在这样庆幸家里有钱,买得起靠近皇城的房子,因为还没等他接话,他们已经到了。
    平安跳下车就往兵部衙门里跑,门口两只威武的石狮子咧着嘴笑他,守门的兵卒也是他认识的,因此一路畅通无阻地跑进老钱的地盘。
    只要他跑得够快,他爹就揍不着他。
    老钱错愕地看着他:“你被狗撵呢?”
    平安气喘吁吁地摇头,陈琰就进来了。
    陈琰没打算在外面揍他——在家里也舍不得揍过,只是将他从老钱的签押房里拎出来,口头教育几句。
    平安最怕老爹的紧箍咒了,嗡嗡嗡嗡念了小半个时辰,才让阿蛮研磨,正经开始办公。
    平安揉揉发涨的太阳穴,用小炉子煮水,帮他泡上一杯热茶搁在手边。
    晌午时分,下面的员外郎、主事们陆陆续续来汇报公务,一个比一个嗓门大,吵吵嚷嚷地,倒显得最年轻地陈琰格外沉稳持重,不动声色地听着,或准或否,或下达一两条命令。
    平安还在想找什么借口去黄册库看看,陈琰就给了他一张条子,让他将岭南武职人员的档案调阅出来。
    真是正中他的下怀,平安招呼阿蛮溜了出去。
    武选司后面是一个戒备森严的院落,因为这里是武职黄册库,里面存放了整个大雍的军户档案,平安的舅舅一家也在其中。
    平安拿着老爹写的条子顺利进入,让典吏将他需要的档案调阅出来,每一份都有编号,一份一份地签字画押,耽搁了点时间,回到老爹的签押房时,平安找了个空置的耳房,将自己需要的档案藏了进去。
    “去了那么久?”陈琰有些担心地问:“有人为难你?”
    “没有,”平安找借口道,“尿急,先去了趟茅厕。”
    陈琰点点头,继续忙他的,平安趁乱溜去耳房,阿蛮已经席地而坐,开始查阅起晋州近两年的人事档案。
    平安早上起得太早,困得睁不开眼,拖出一张条凳擦拭干净,想在上面躺一会儿,一不留神就睡着了。
    “安哥儿,安哥儿!”
    不知睡了多久,阿蛮把他推醒:“瞧我发现了什么?”
    平安一个激灵爬起来。
    阿蛮先拿出一份邸报:“这上面有一份去年七月份告捷的战报,以此为例,我方损失了军官十四人,兵丁八千人。”
    平安揉揉惺忪的睡眼,接过来仔细地看。
    阿蛮又道:“咱们大雍施行屯兵制,士兵之家既为军户,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也就是说,兵丁损失八千人,就要补足八千人。但我查看了之后三个月晋州官兵的世袭记录,军官十四人皆有补足,但兵丁的世袭备案不到四千人。”
    战后补足八千兵丁,却只有不到四千条世袭记录,另外四千人的名字是从哪里来的?大雍可不允许募兵啊。
    平安脑子里浮现出非常可怕的三个字:“吃空额。”
    更可怕的是,这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同样的捷报,去年一年就有七份,时间太紧,数量庞大,仅靠他们两个——仅靠阿蛮一个人,一时算不完。
    平安决定求助老爹。
    陈琰严厉批评了他们私自调阅档案的行为,并夸赞了他们明察秋毫的敏锐。
    “这件事我会调查清楚,奏请圣裁。”陈琰催促道:“下午还要去吏部练字,先去吃饭吧。”
    ……
    这天以后,他们的调查结果就像石头扔进了大海。
    又隔了几天,平安忍不住问过一次,陈琰说已经将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报给了皇帝,只是事关重大,不是一拍脑袋就有结果的。
    次日一整天,平安都不想跟任何人说话。
    珉王奇怪地问他:“你怎么了?”
    “没什么。”平安板着脸。
    “一般我母妃说没什么,一定是有什么。”珉王道。
    平安叹了口气:“真的没什么,是我自己有想不通的事。”
    珉王一脸不高兴:“这话说得……我这人最重义气,你的事不就是我的事?”
    平安眸光一闪,盯住了珉王。
    “干……干嘛?”珉王生出一丝不祥的预感。
    第127章 小小的老子不伺候了?……
    申时散学,平安先去了二师祖家,把自己的想法对他说了。
    郭恒只微微一叹,他安排陈琰进兵部,一是为了“改土归流”,二是为了秘密调查晋州的军队用人,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平安竟然先一步找到了切入口。
    陈琰带着触目惊心的数据呈送御前,陛下也非常震怒,但迟迟没有动作。
    回家做完功课,平安写了一份奏疏,没有提兵部查出的问题,只是支持郭恒的观点,就事论事,认为晋州问题很严重,朝廷不该继续放纵下去。
    这是他第一次为国事写奏本,用得就是雅正端方的馆阁体,严格按照每行、每列的字数要求,该提行的提行,该避讳的避讳,写得酣畅痛快。待写完最后一句,他微微气喘,鼻头也沁出一层细汗——不论结果如何,他也算在这个世上留下一点痕迹了。
    第二天,珉王看着那慷慨激昂的陈词,有些犹豫地说:“一定要这么说话吗?”
    “要的。”平安道。
    珉王酝酿一下情绪,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你这份奏疏是什么意思?父皇只是顾全大局,以边事稳固为重。”
    平安坐在原处,面不改色:“我不懂什么是大局,我只知道如果恶人因为能做事就可以不受惩治,世上有才能的人就可以肆意妄为,人心就会大坏!如果身上生了毒痈不认真清理,一味遮盖,病灶就会侵入脏腑!”
    珉王又拍了一下桌子:“这个学堂里有四个人姓李,这奏本轮不到你来上!”
    平安也拍案而起,义正言辞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官再小也是朝廷一员,有什么上不得?”
    被他们突然吵架吓傻了的同窗们慢慢醒过神儿来,开始过来拉劝。
    珉王怒道:“你非上不可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