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79节

类别:其他类型       作者:桃花露     书名: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我又不是测谎仪,我怎可能知道?
    但是不耽误俩崽儿吹他很厉害。
    而庄户人也敬畏有本事的人。
    人家会做豆腐啊!
    他们这么些人都不会!
    他们里正都不会!
    有些人村里就里正家会做豆腐,但是人家也是一斤豆子换一斤豆腐,根本不给多换,他们可舍不得。
    以后自己能做豆腐,一斤豆子出三斤多豆腐,爽死了!
    小鹤年还怕裴长青责怪他自作主张,着急给爹解释他给人报名的事儿。
    裴长青:“挺好。”
    小鹤年仰头看他,爹夸他?
    裴长青再次肯定,“你们做的很好,帮了家里大忙,原本材料还差一大截,我挺着急的。”
    小鹤年立刻笑起来,“爹,那我下午继续招呼人报名。”
    小珍珠的高兴更加外放,又跟裴长青嘀咕他们卖了多少钱,碰到什么抠门儿事儿。
    俩崽儿今上午没卖多少豆花和豆浆,可能商会带来的大客流已经结束,现在的路人就是平常的路人,舍不得随便花钱在路上吃东西。
    尤其豆浆他们自家可以磨,豆花虽然不会做,但是三文一碗太贵。
    倒是小米豆渣煎饼,一文一个,他们觉得划算。
    一笸箩豆渣煎饼都卖光了。
    好吃不好吃的,便宜管饱啊。
    裴长青帮他们收拾东西,给他们送回家,他去接裴母。
    等他和裴母一人背了一捆高粱穗回家,裴大伯也领着王木匠来了。
    正好裴大柱拉稻子回来。
    几人就在院子里聊聊。
    王木匠又把他那套磕儿说了一遍,“我这人喜欢老实干活儿,不喜欢吹那些虚的,甭管盖房子的大木匠还是做家具门窗的小木匠那套活儿,我都手拿把攒,你请我就不用再另外请旁人。我以往去县里做工人家一天给我七八十文,咱是实在亲戚,我只要你七十文。”
    裴长青还没说话,裴大伯先不乐意了,“王老弟,你也说那是县里,县里卖力气的小子一天还三十呢,在咱们乡下就只有二十。”
    王木匠:“那我给便宜十文,六十一天。”
    裴长青笑了,城里三十,乡下二十,这个差价是直接减十文算的?
    不知道的还真能被忽悠。
    他道:“王大叔,乡下木匠活一天就是四五十文的价儿。您是老手艺人,活儿做的不错,我给五十文。”
    五十文是公道价儿,以往村里人找也是这样的。
    王木匠的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他觉得自己老手艺人,咋也得一天六十。
    裴二郎居然只给五十。
    虽然大家都是五十的价儿,但是有点手艺的人都自信,都觉得自己比周围的同行更厉害。
    如果人家五十,他六十,那也是面子,能出去吹。
    裴长青却不肯松口。
    他家这点钱来之不易,每一文都必须花在刀刃上。
    你是五十的价儿就是五十,一文不待多给的。
    王木匠:“那,一天管三顿饭?”
    要是管三顿饭,五十文也凑合。
    裴长青:“王伯,我是喜欢把话说开了的,好听不好听现在说透,回头干活儿的时候不疙疙瘩瘩。大家请木匠,都是管一顿晌饭的,如果加急,木匠留宿,早晚也起来干活儿的话,那是必须管三顿饭的。”
    即便管三顿一般也是随主人家吃,顶多隔两天给打二两散酒,炖个鸡蛋或者煮个咸鸡蛋下酒啥的。
    毕竟不是那些大户人家,要想天天喝酒吃肉是不可能的。
    王木匠眉头紧皱,觉得裴二郎这人不好说话。
    但是他想学做豆腐。
    虽然他以后可以想办法从别人那里学,但如果没经过裴家的同意,会被周边人指指点点,笑话他占人便宜,会丢人。
    他是附近村里大家都知晓的木匠,是有身份的人,要脸面。
    他看向裴大柱希望能帮自己说好话。
    裴大柱咋可能帮他说话,谁远谁近还搞不清楚?
    见裴大柱不肯帮忙,王木匠心里有气,觉得这小子不厚道,幸亏自己当初没点拨他,只也让他偷学了一些粗浅手艺。
    “行吧,你这个后生厉害,我服了。”王木匠低头同意。
    裴长青笑道:“那王伯看看哪天开始?我这里攒了不少椽子,这两天能拉回来十几根檩木,过几天再拉十根回来。”
    王木匠也想早点开工赚钱。
    他和老婆子最宝贝的小闺女要相亲了,基本就是这冬天的事儿,来年就会出嫁。
    他想多赚点钱给小闺女当压箱底。
    原本家里不至于这么缺钱,主要是前年小儿子刚成了家,去年他和老婆子接连生了病,看病花钱,他病好了以后身体也大不如前,有些精细活儿做不了了。
    都说木匠动动手,养活七八口”,以他以前的手艺别说七八口,再多几口也养得活。
    可惜现在年纪大了,又病了两场,眼花手抖,大户人家那种雕花的细作家具做不成了。
    儿孙又不成器,手艺学得不到家,也做不了特别精细的,只能和其他木匠一样。
    一样就赚不到大钱。
    所以他急着接活儿,急着磨炼儿孙。
    他道:“明儿我把南边儿的活儿结了,后儿一早吧,好算天数。”
    裴长青自然同意。
    他之所以愿意请王木匠就是冲着对方既能粗作,也能细作。
    在乡下没有什么手艺纯粹卖力气的一天顶多二十文,能收庄稼、种地的有23文左右,大木匠粗作就是三十文,而做门窗家具的细木作,工钱就是四五十文。
    像王木匠这种手艺好的一天就是五十文。
    裴长青没给他说粗作三十细作五十,而是全都五十,因为他也存在偷师的心思。
    裴大柱偷学不会,不代表他不会。
    这种偷师纯粹就是个人悟性,看别人怎么做,自己有样学样。
    当然普通人不知道原理,偷学是学不会的,尤其一些绝户活。
    而裴长青在现代本身就是干这个的,之前也跟着舅舅跑工地,不管是建筑工地还是装修工地,都跑了很多。
    现代大工种,水电工、泥瓦工、油漆工、木工他都很熟。
    而他大学读的又是建筑系,还利用课余时间修了第二学位土木工程,可以说从设计到施工到装修,他可以一手包的。
    他知道搞建筑工程最重要的是安全性,他不相信别人,他必须自己懂,这样别人休想糊弄他。
    有些建筑设计师设计了五花八门的建筑外观,压根儿不考虑安全性以及实用性,甚至只是为了建起来冲个奖而已,之后就闲置甚至毁掉,在他看来纯粹浪费。
    关于古建筑的卯榫结构他也研究过,因为公司承办过政府的古建筑修复、仿造项目,所以他恶补了两年,专门训练了一支这样的队伍。
    不过现代工具齐全,即便是古建筑的卯榫结构和纯古代人的做法也不同了。
    更别说古代家具的细作,尤其那些压箱底的绝活儿了,很多都失传了。
    现代他做古典家具少,毕竟只是装修公司不是家具公司,即便有所涉猎研究,也纯粹是出于工作需要,并不精通。
    他请王木匠做家具,自己从旁观察,就能补足一些实践的缺陷,将实践和自己学到的理论对照起来。
    根本不需要对方教,也不算偷师,纯粹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看到施工过程就能学会。
    这些自然不需要告诉他们。
    要是裴大柱能帮他问问“二郎,那盖房子的木匠和做家具的木匠工钱不一样,你都给五十?”就好了。
    这样他就能告诉王木匠自己尊重他,所以都给他五十,这是很大的人情了。
    一天多给二十文呢。
    别不当回事。
    也不看看他现在多穷呢。
    裴大柱压根没想到这个。
    倒是沈宁在一边听得忍不住小声问他这个问题。
    裴二郎瞅着媳妇儿,不愧是他心有灵犀的亲媳妇儿!
    他用稍微大点能让别人听见的声音给沈宁解释,“一般盖房子的木匠一天三十就够,可王伯不是手艺好嘛,我寻思与其找俩木匠不如就请王伯一人儿干了。”
    得让王木匠知道,自己不是不懂木匠有别的门道儿。
    果然,王木匠闻言耳朵动了动,神色倒是缓和了。
    他道:“既这么着,我也不占你便宜,椽子太多了,一个人干费功夫,我前两天带儿子过来帮忙,让他们帮忙把椽子处理一下。”
    椽子有长短,不是所有椽子都从脊檩直接通到檐檩下面的,而是分段,有上面的脑椽,中间的长椽子,底下的檐椽。
    这样可以防止打滑,也能分散压力。
    像讲究的人家会在檐下搭立柱,立柱间再搭檐檩,这样檐椽就能探出一米左右,既能挡雨又能保护墙壁。
    可对于裴长青来说木头更难得,而且立柱要用枣木等硬木,但是枣树又难成材,价格很贵。
    还是算了。
    他打算采用现代硬山屋顶的方式,不只是东西山墙承重,前后墙也承重,这样椽子一头搁在脊檩上一头搁在南北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