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57节

类别:其他类型       作者:桃花露     书名: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他对蔺承君忠心耿耿,也对蔺承君的好恶了如指掌。
    蔺承君欣赏沈老板,他就把沈老板当贵客,接到信儿放下手头的活儿亲自回来接待。
    沈宁虽然之前没见过大掌柜,但是没少听蔺承君、淮安以及方管事说,也算如雷贯耳。
    蔺杰相貌普通,性子沉稳,气质温润,给人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
    他朝着小珍珠好小鹤年笑道:“你俩肯定是珍珠和阿年了?怎么没带宝儿一同来玩?”
    他收过淮安几封信,上面除了写沈宁教的新菜式,大部分都是小珍珠、小鹤年、小少爷以及宝儿、学习班孩子们的趣事儿。
    蔺杰看得很是欢喜,时常盼着淮安来信。
    不曾想现在见到真人了。
    小珍珠笑道:“大掌柜伯伯,阿恒回京了,宝儿也回家找他爹娘了,我和阿年想来府城看看。”
    蔺杰笑道:“那吃完饭让方管事陪着你们好好逛逛,那些点心铺子、茶楼、戏楼、庙街什么的,都去看看。”
    这么聊几句,大家瞬间热络起来,小珍珠尤其自来熟,跟蔺大掌柜好像老朋友般自在。
    蔺杰跟孩子们打完招呼,又和沈宁裴长青说正事儿。
    沈宁和裴长青说明来意。
    蔺杰当即就有了决断,“两位放心,等会儿我就拿公子的名帖去拜会詹通判,届时请他照应一二。”
    钟典吏跟钟尧说蔺家和沈氏只是生意合作关系,他压根儿不知道两人相处细节,也不知道蔺承君对沈宁的欣赏和重视,更不知道蔺承君曾经在豆腐村住过。
    自然也想不到蔺家会为沈宁出头。
    厨下送来饭食,蔺杰怕他们吃得不自在,便请他们自便,他带人去收拾院子。
    他和二掌柜住西跨院,东跨院是公子招待关系亲近亲朋的地方。
    虽然公子不在,可屋子是每天通风打扫的,没有任何异味儿。
    他让婆子们换上干净被褥,安排沈宁和裴长青住东跨院正房,裴大柱张本力和顾千里几个住厢房。
    他拿了名帖,临出门又让方管事安排两辆马车,随时供沈老板和裴二郎他们出门用。
    钟典吏前儿连夜坐船昨儿傍晚抵达淮州,直奔钟尧金屋藏娇的地方,顾不得其他直接把事儿说了。
    钟尧愣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他说什么,有些不敢相信,“马明和于光被人打一顿,捆起来送去了县衙?”
    听着怎么那么不可思议?
    他忽而非常愤怒,拍案而起,“荒唐,小小作坊竟然敢藐视朝廷差役,这是想……”
    “叔,陆裕肯定会大做文章的!你快想想办法。”
    钟尧:“你不说他们不会管的?”
    钟典吏:“谁也没想到沈氏家里竟然住着个练家子,穿劲装着皮靴,瞅着……不像普通人,倒像个武将。”他声音越来越低。
    钟尧也悚然一惊,:“武将?她家如何会有武将?”
    钟典吏:“可能是萧先生安排的?叔,现在不是怀疑的时候,先去找汪通判把马明和于光的后路拿住吧,得把咱摘出来。”
    钟尧把指头摁得嘎巴响,直到再也摁不出响动,这才道:“你带俩人去马明和鹅于光家,我去找汪通判。”
    汪通判也没在家,他在其中一个外室那里。
    钟尧前去拜访,开门见山直接把责任推给了陆典史和曾知县,“他俩野心不小,居然包庇殴打囚禁府衙差役的裴二郎和沈氏!”
    汪通判比钟尧听到消息时还不可思议,即便马明和于光有些跋扈嚣张,可能没先出示公文就冲进去,可从来没人敢殴打他们然后捆起来送官的啊!
    这是什么操作?
    是曾知县暗中指使的?
    难不成……
    汪通判眼皮猛地一跳,曾知县想升做通判,故意跟自己做对?
    他绝对不能给曾义秀留下把柄!!!
    “快,你立刻去找马明和于光的家人,让他们把嘴巴闭紧,等陆裕送他俩回来之后即刻让家属过来探监。”
    探监除了送衣物吃食,最重要的就是递情报,让俩人明白家人的处境,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为了应对明天可能的状况,他决定找借口把知府和同知给支出去!
    今年冬天比往年冷,淮州都下了大雪,很多百姓不适应这样的天气,有冻死冻伤的。
    知府和同知大人不得下去体察民情,刷好感么?
    这可关系着评级!
    只要知府和同知不在,甭管陆裕怎么蹦跶,他也有办法对付。
    第126章 结案 好巧,原来是你
    在汪通判的运作下,陆典史押送马明等人来到府衙的时候,谷同知去下面受灾严重的村子巡查了。
    刘知府没去,他偶感风寒,在后衙求医问诊吃药养病。
    闭门谢客。
    前衙的公务交给几位通判和推官代理。
    日常刘知府也不总处理公务,很多都是同知通判代理的,他只负责最后签字,也因此,淮州府的通判权力特别大。
    陆典史没料到会出现这种局面,知府、同知不在,那这事儿就只能找通判。
    公文是汪通判签发的,就得找他。
    陆典史暗骂倒霉,又怀疑是不是钟家给汪通判通风报信了。
    府衙推官钟尧虽然不是成阳钟家,但是两家往前推多少年也是一家子,早就联宗的,所以日常往来很多。
    陆裕捏了捏拳头,自责考虑不周,前天晚上就该派人去渡口盯着,若是钟家人往淮州去就给控制起来。
    不过这也的确难防,只能见招拆招了。
    没有知府和同知坐镇,他只能按部就班交接案子,先找府衙推官钟尧。
    钟尧心知肚明,却假作不知,惊讶地看着陆典史,“果有此事?确信不是小民诬告?”
    陆典史:“钟推官,我们知县大人已经审结完毕,人证物证皆在,马明和于光二人也已经招供画押。”
    钟尧哦了一声,满脸不敢置信,大有是不是你们诬赖、屈打成招的意思,嘴里嘀咕:“不能呀,马明和于光是非常负责的差役,这么多年从未出过错。”
    然后他就看到马明和于光几人,惊呼一声,“马差役、于差役,你俩可是被用刑了?”
    于光被顾千里踹了一脚摔在地上,虽然脸上没伤,胸口肩膀后背胯骨却无一不疼,过了这两日痛感越发强烈,加上连夜赶路忐忑不安,自然憔悴至极没眼看。
    马明也一样,下巴肿得厉害。
    两人倒是不敢诬赖陆典史,只是惭愧地垂下头。
    钟尧一副这才看见四个混混的样子,“他们是?”
    陆典史:“马明于光雇的,钟推官可以看看卷宗。”
    钟尧接过卷宗翻出来快速看了一眼,一边看一边惊呼,“哎呀,怎会如此?怎能如此?”
    他一副不认识马明于光的样子,“你俩为何要如此?这是败坏我们府衙的名声呀,你们让汪通判怎么说?”
    两人一言不发,只低头一副无地自容的样子。
    钟尧看看卷宗,再看看两人和四个混子,知道这案子没法翻供,让他们翻供是豆腐村诬告、成阳县包庇?
    那曾知县和陆典史肯定得跟他们死磕。
    不是天大的利益,不涉及身家性命,钟尧和汪通判自然不必跟官场同僚撕破脸纠缠。
    最好的办法就是马明于光承担。
    钟尧当即就将犯人收监、卷宗入库,要按照流程排队审案,再排队给负责此类案件的通判复审签字,然后才会给同知过目。
    如果同知有异议再送到知府面前,如果没有异议,便如此结案。
    “陆典史呀,这案子就交给府衙,你且回去公干。年前县衙也忙,不要耽误公务。”
    陆典史就知道他这是想拖延了。
    自己拖不起,顶多等两日就得回县里,若是知府一直不好,同知不回来,那这案子就不了了之。
    只怕马明和于光连板子都不用挨,直接罚几文钱,反省几天回头照旧当值。
    毕竟不是谋逆、人命大案,知府大人也不会重视。
    陆典史知道其中干系,自然也不能逼迫钟尧,便说明日再来问问案子进展。
    望着陆典史离去的背影,钟尧得意一笑。
    官大一级压死人,就是这样的。
    这种事儿明明问都不用问,直接把刁民训诫一顿,然后将差役放回即可,成阳县居然开堂审理,还给押送回来。
    这不是打府衙的脸吗?
    还想晋升?
    你做梦吧!
    又不是你有能力,能治理好一县治安就能升职的。
    他瞅着时机又去找汪通判嘀咕了,表示一切尽在掌握中,毫无压力。
    汪通判呵呵一笑,“那陆裕竟然如此不通人情世故么?居然要为刁民得罪府衙上司,简直愚不可及!若不是看在陆进士的份儿上,真是要给他吃点苦头的。”
    当然,他就是不想丢面子嘴上发发狠而已。
    这事儿最好的办法就是息事宁人,绝对不能闹大,更不能跟成阳县官员对掐。
    拖字诀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詹通判是江南人士,考中举人之后出门游学,曾经得蔺进士指点,后来得中同进士。
    他做了六年知县,去年晋升为淮州通判,因为过去的交情自然和蔺家走得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