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影响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月丽雅     书名:重生六零:逃荒种田养娃记
    朱清英心里叹息,带着她和两孩子,闺女怎么可能轻松!
    心里有事儿,她就不怎么能睡着。
    睁着眼睛直到天色蒙蒙亮,忍不住用眼睛打量闺女。
    入眼就是闺女眼底青黛,让她忍不住眼眶被雾气包裹。
    这下都不用问,闺女昨天晚上肯定忙碌通宵。
    之前自己醒的时候,她应该是才刚回来睡下。
    本来还觉得闺女运气好,出来没几日,都挣两拨钱。
    如今看来闺女这钱挣得并不容易。
    其实她觉得多吃些野菜糊口,少吃些粮食、肉,日子也能过下去。
    至于孩子,穷人家孩子不一样长大成人。
    没见谁家孩子吃差点身体就不行的。
    这话她这就自己想想,最主要还是闺女意见。
    想着闺女一点不节省的性子,她就没办法对结果抱期望。
    之前还给大家烤核桃吃呢,半点没有节省过日子打算。
    她一个人翻来覆去想得有点多。
    直到凡凡和乐乐都醒来,她才想起来自己还没做早饭。
    连忙把招呼两孩子安静,然后蹑手蹑脚出帐篷。
    孩子们醒来在帐篷里呆不住。
    各自穿好衣服,来到帐篷外面。
    朱清英见状,只能把孩子们招呼到自己身边。
    小声道:“你们妈妈昨天晚上辛苦一夜,千万不要打扰她。”
    “妈妈做什么辛苦了一夜?”凡凡好奇问道。
    “她出去找人转卖白天收购的货物,她不赚钱,我们哪能有吃有喝。”
    这话是她心里话,她是真这么认为。
    两孩子见状连忙点头,表示会乖乖的不去打扰妈妈。
    早饭做好之后,朱紫萱招呼着孩子们先吃。
    她们还在长身体,不管吃得好不好,规律的一日三餐很重要。
    早上的粥她按自己想法,较平时里水掺得多一些。
    压缩饼干只放入半包的量,出来的成品粥就是稀糊状。
    孩子们对此倒是没特别在意。
    出来这些天,她们都没有被饿着过。
    对吃多吃少还没太深刻概念。
    因为不着急,粥是自然晾温之后再让孩子们吃。
    吃完之后就带着她们在周围辨认野菜。
    尽管很多年没有挖过,但小时候常常做这事。
    凭空回忆起来或许不容易,见着之后想起来还是简单。
    当然,她认得的都是些常见野菜。
    她们在等待朱紫萱醒来的这个过程里。
    养殖场的一群人却在小憩养足精神后开始八卦。
    “那个朱同志还真是神秘。”
    有钱、任性,关键还有脑子。
    “那样的女子,我还是头一次见到。”
    反正感觉不是他们这等凡夫俗子能驾驭的。
    “明明是娇娇弱弱一个小姑娘似的人儿,但给我感觉很不好惹。”
    说这话的人,每次看见朱紫萱都觉得有些紧张。
    “真是遗憾,我们都不知她有些什么真本事。”
    对方似乎仅仅凭着气场,就让他们几无招架之力。
    见众人越说越离谱,算账之人“咳咳咳”几声清清嗓子。
    “你们呀,千万别把好当女子看,我琢磨过了。
    她的身份,最起码得是个土匪头子那样的存在。”
    要不然在他们一堆屠夫面前,还能不落下风。
    必然是拔过枪、见过血的狠人。
    最主要证据还是凭空消失的那些猪肉、鸡肉和兔肉。
    他们都不是三岁小儿,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
    要是没点眼力见,早就不知道被社会毒打成什么样儿。
    “所以我们才在她走后议论,她在我们不敢呀。”
    这话说得一群人都哄堂大笑起来。
    这般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多了。
    是以他们一群人的交谈气氛还算和谐。
    不仅谈论朱紫萱,还会把想换金条的买家拿出来对比。
    “把他们在一起比,还真应那句老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算账之人到现在还对这人膈应着。
    逮着机会就想损他几句,“居然胆肥到想偷摸去打劫人家。”
    说到这里一脸讥讽,“要不是没碰到,准得遭殃,还怪我们没拦着他。”
    众人闻弦歌而知雅意,纷纷附和。
    “你是不知道,若不是有那边大肥肉勾着,我们这边还不会那么快兑换好。”
    说这话的人,居然还表演起想换金条的买家在交易时肉痛眼神。
    惟妙惟肖的表演惹得一众人哈哈大笑。
    回头一想还真是他说的这么一回事。
    “说起来我们能一起这么欢乐,确实是托朱同志大福。”
    要不是她过来交易,这边还不知能硬撑到什么时候。
    现在可好,大家都能无事一身轻。
    剩下的那点,各自分分就能完事儿。
    “你说得对,我们确实都得感谢她,顺便感谢小吴。”
    没有小吴同志把人领到养殖场过来,就没有后面一系列事儿。
    吴同志跟着大伙儿一起说说笑笑。
    不过他的笑意不达眼底。
    心里坚定以后不找这些人合伙。
    倒不完全因为这件事情,而是日积月累下来有怨。
    一个导火索,就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想做出改变。
    一念至此,不由在心里自嘲:不知道这算不算穷则思变。
    之前的钱大家都已经分好,接下来就是养殖场的种种。
    这地方大家都不想要,最后只能统一当作公用场所。
    可用于大家以后晾晒个东西,藏匿个物品……
    虽然都心知肚明不会有人这样干。
    但话还是都说得很漂亮,万一呢!
    剩下的猪、鸡、兔子,大家每人分分。
    自家吃也好、送人也好、卖掉也好,机灵点处理不会引起任何人注意。
    在这上面,他们自然得拧成一股绳,毕竟牵一发动全身。
    谁都不想临到头还栽在这上面。
    聊到这里时,算账之人突然“啊”了一声。
    “唉呀,我忘记那个想换金条的买家是个小气之人,若他去把我们举报了!”
    这话一说,所有人都惊惶起来。
    匆匆把剩下的猪、鸡、兔子分分掉,然后各自想办法转移。
    身上的钱财,自然都得想办法藏好。
    真被举报,被搜查肯定免不了。
    他们可不想辛辛苦苦赚点钱还没捂热就被拿走。
    不是说私人不能养猪,而是他们这边搞得有些规模。
    又没有办理过任何证件,上边要怎么认定还真不好说。
    这事情人人都牵涉,是以个个都急急慌慌。
    没人发现,吴同志和算账之人神态并不如他们这般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