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霸主》 第一章 亮相 “决战的时候到了!我们伟大的领袖已在《意大利人民报》上发表了《革命宣言》,这是时代的欢呼,是意大利人民的寄托,是全新历史篇章的一页——那个懦弱的、无能的、腐败的、颓废的中央政府注定要被推翻……我们的目的不在于简单地更迭政府、替换政客,而是要以新的时代风貌和革命精神来重塑意大利,来恢复罗马帝国的荣光。投身这项正义而又伟大的事业将会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时刻,在国家命运的重大转折点,我们绝不能无所作为,我们应勇立潮头!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声音!” 1922年10月23日下午,罗马大学校园一角,一位吊着手臂、模样有些狼狈但神情极度激昂的年轻学生正对着一大群人奋力疾呼,他叫加莱阿佐·齐亚诺,是罗马大学法律系二年级的学生,原意大利海军上校科斯坦佐·齐亚诺的儿子,也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只有他自己清楚地知道,他并不是齐亚诺,或者说,躯体依然是齐亚诺,但灵魂已另有其人。 附身这具躯体的人物是蒙托里奥-孔蒂尼——《钢铁雄心》游戏意大利资料组首席专家,3天前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遭遇车祸的他离奇般地未死,反而穿越附身到同样出了车祸的小齐亚诺身上,并与后者的意识混杂在一起再也难以分开。经过一天的昏迷和治疗,他苏醒了! 突如其来的穿越让孔蒂尼非常难受,不过命运在关闭一扇窗之后又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他一直痛恨《钢铁雄心》游戏中对意大利的数值确定的过低,也不满意意大利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更深切同情齐亚诺伯爵在历史上的命运。 他曾经在游戏中无数次地用意大利征服世界,现在命运给了他一个契机——既然我穿越了,那就让自己谱写全新的历史吧! 他花了一天时间适应新的环境和躯体,又深入思考了目前的政治态势:挂着一战胜利国招牌的意大利各方面情况都不好,经济下滑、内部斗争、工人运动和武装反抗此起彼伏,更重要的是政治局势一片混乱。法西斯蒂领袖、意大利法西斯党创始人本尼托·墨索里尼已发出了“向罗马进军”的号召,准备组织10万黑衫军向首都罗马进军,他的父亲老齐亚诺——科斯坦佐·齐亚诺正是墨索里尼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作为家中独子,老齐亚诺担心他的安全,特意告诫年轻的小齐亚诺不要卷入太深,因为后者自己也没有把握。正好小齐亚诺的手臂在车祸中受了点伤,安心养伤而不是参与政治活动理论上是最好的选择。 对孔蒂尼而言,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插上一手简直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很多媒体舆论和民众都在关注这场看起来有些滑稽的“进军运动”,不相信这批乌合之众会成功,认为他们必然会受到军队、警察的牵制和阻挠,就连嘴上信誓旦旦、一个劲对外拍胸脯的墨索里尼本人也惊疑不定,没有跟随大部队北上而是缩在翁布里亚首府佩鲁贾。这里交通发达,易于进退,假若政变失败还可越过彭宁山退至波河流域。在历史上,意大利每次大的革命运动都以此作为指挥中心,他试图营造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格局,万一局面不利就拔腿溜走。 唯独孔蒂尼知道这次运动最终将大获成功,不但把墨索里尼推上首相宝座,还会让法西斯蒂席卷全国,如果能在这里插上一手,保证自己的履历会很好看——罗马大学响应运动旗手的称号已在向自己招手了。如果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最多就是蹲几天警察局,同样能营造出牺牲者大无畏的气氛,那时候自己也是革命前辈。 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拉起队伍,不仅自己干,在罗马大学干,还要串联在罗马的所有高校学生一起干,要让墨索里尼看到自己的能量和号召力。 “你说的很不错,不过,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也发起夺权和示威?”台下有人问道。 “不,我们不能这么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学识和能力,向广大学生、教师、罗马市民宣传说明运动的深切意义……”孔蒂尼眨着眼睛,“我们要用笔、用传单、用大字报来告诉更多人,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正在兴起,这是拯救意大利的唯一出路,如果你们不想让自己的祖国就这样沉沦下去,那就应该为他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做起来不难,不过警察……”刚刚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就被孔蒂尼打断了,“不要害怕警察,除了少部分无耻的政客,大部分警察或宪兵其实和我们抱有同样态度,我们是要改造这个国家,是希望这个国家好……爱国的意大利人永远是绝大多数!只要我们团结起来,显示力量同时不采取过激行动,警察不会为难我们的。” “你能保证?你和法克达或者格蓝迪尼有关系?……” 法克达是目前在任的意大利首相,格蓝迪尼是罗马的警察总监。 “抱歉,我什么没有……我只有火山一般的热情和一颗为意大利奋斗到底的赤子之心!” 说这句话的时候,台下听众的眼睛都是亮晶晶的,特别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女学生,本来就觉得小齐亚诺玉树临风一表人才,现在听了这种激昂的演讲,更觉得他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那万一……” “没有什么万一!真有万一,我想办法让我父亲保释你出来,或者,我和你们一起去蹲监狱!”孔蒂尼用斩钉截铁的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们不能苟活着,我们要勇敢地站起来,与意大利的命运和前途相比,我们个人的得失成败算得了什么?同学们,当我们老去之时,我们可以拍着胸脯对儿女们自豪地说:我没有辜负命运,我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我见证了一个冉冉升起、勇往直前的新意大利,还有比这更有意思、更有价值、更值得纪念的青春么?!” 小齐亚诺的演讲水平一直是很出色的,孔蒂尼的阅历和沉着更渲染了这种气氛,他慷慨激昂的表态坚定了这批激进学生的态度。 “意大利万岁!” 所有人都振臂狂呼起来,这批不过19、20岁的年轻人正是血气方刚之时,没人比他们更厌恶政府的无能与懦弱,没人比他们更希望意大利以一个真正强国的风范站立起来而不是在英法美等国之下仰人鼻息……大家都清楚老齐亚诺是上次大战的战争英雄,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军衔,在各方面都有影响力,要保释个把人还是不成问题的。再说,齐亚诺这种家境优越、背景不小的公子哥都不怕,他们又怕什么? “进军!进军!夺权!夺权!” “法西斯蒂万岁!” “全意大利学生团结起来!” “打倒腐朽堕落、卑劣无能的法克达内阁!” “胜利属于我们!光荣属于我们!用青年之血谱写意大利新篇章!” “我们的目标旨在推翻腐朽的统治阶级,我们尊重国家军队和警察,我们努力维护现有秩序,我们保护工农的正当权利!” “打开我们的心扉,迎接意大利的新生!” 10月24-26日三天,罗马大街小巷贴满了这种类似的传单,红红绿绿,看上去触目惊心,在街道上,在剧院里,不时有人向人群散发传单,甚至有数百名学生自发组织起来,接替了送报工的工作,将一份份传单塞进信报箱。 数万罗马市民看到了这种令人血脉贲张、热情洋溢的传单,落款无一例外的都是同一个——青年意大利联盟! 这个联盟从发起到成立不过短短3天,但他的成员已席卷了罗马几十所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师范学校,每个学校都有一名联盟的理事,而担任这个联盟理事长的是加莱阿佐·齐亚诺。 对我们来说,称呼他孔蒂尼更为合适! 第二章 戒严令 “啪”地一声,一堆花花绿绿的传单摔在桌子上,随即是罗马警察总监格蓝迪尼那标志性的咆哮声:“该死的,这是谁干的?给我去查!去查!” “是!是!”电话匆匆忙忙挂断,余怒未消的格蓝迪尼粗粗扫了几眼传单,把他们全部撕成碎片,自言自语道:“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在我眼皮子底下捣乱!” 罗马向来不是安分之地,当初《凡尔赛合约》签订之后,失望而归的意大利代表团就遭到了民众的抗议,但像现在这样,满大街都是“青年意大利联盟”传单和标语的“盛况”却是第一次出现,学生们无心上课,全都在从事这些秘密工作——当然,坚定不移要迎接法西斯蒂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只是被煽动起来的青年学生,还有部分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捣蛋者。 不过孔蒂尼现在不想计较学生们的动机,他只管把声势造起来,其他的暂时和他无关,为了保险起见,他给自己的父亲老齐亚诺拍去电报,含含糊糊地告诉他自己在从事一项伟大事业,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向罗马进军”运动的支持。 “长官,我们查到了……”10月27日下午,罗马警察难得发挥了高效率,向格蓝迪尼汇报道,“整件事都是罗马大学一个叫加莱阿佐·齐亚诺的2年级学生煽动起来的,他自封为青年意大利联盟领袖,所有中高等院校的激进分子是这个联盟的理事……” “齐亚诺?这名字好像有点儿熟悉……”格蓝迪尼沉吟道,“对,我一定打过交道。” 手下恭维他:“您的记忆力真好,他父亲是科斯坦佐·齐亚诺,以前的海军上校,现在是法西斯蒂的干将。” “我说怎么会有这么一出,原来是法西斯蒂的狗崽子在捣鬼。”格蓝迪尼冷笑起来,“给我把人带过来。” “要先‘开导’一下么?” 所谓开导,当然不是指口头教育,而是先关起来揍一顿,杀杀对方的威风,警察们对付左派分子基本都是这个套路,不过今天格蓝迪尼没有同意:“一个学生而已,不要小题大做。” 傍晚时分,警察们闯进一家咖啡馆,目标非常明确——直奔正在部署明天造势活动的孔蒂尼。 【ps:《铁十字》404以来没看到后续情节的读者,可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月影梧桐(yywt2017)获得相关内容,感谢支持!】 全场一片惊呼:“干什么?干什么?” “我们犯了什么法?” “警察为什么无缘无故抓人?” 负责执行任务的老油条“嘿嘿”一笑:“几个毛都没长齐的学生也敢学人家搞政治串联,不让你们吃点苦头岂不是太便宜你们了?带走!” “混蛋!” “我和你们拼了!” 眼看一帮子热血上头的革命战友操起刀叉、抡起凳子要和警察硬干,齐亚诺发声了:“住手!” “大家不要激动,继续按我刚才说的策略办,我去见见格蓝迪尼先生,我会说服警察们站到我们这边。” “这太危险了,我和你一起去!”好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联盟不能没有你们!你们等着吧,不出三天我就会安然归来!”齐亚诺记得很清楚,10月30日国王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并组阁的电报就要公布,所以他很有把握在3天内归来,不过现在他还是要装一装神棍。 “走吧?3天?我警告你小子,3年你都出不来,保证你牢底坐穿!” 不到半个小时,齐亚诺就出现在格蓝迪尼的办公室里,对方阴沉着一张脸,盯着他看了许久之后才开腔:“煽动学生造势是你父亲的意见?” “不是!” “是墨索里尼的意思?” “也不是!” “是法西斯蒂的意思?” “更不是!” “你不要和我兜圈子,我的耐心是有限的。”格蓝迪尼狠狠拍了一下桌子,“那你说,是谁指示你这么干的?” “是我自己,是满腔热情的意大利青年,是4000万意大利同胞指示我干的。” “小伙子,虽然我和你父亲有过数面之缘,但你最好不要挑战我的权威!如果你再不交代,我不介意让你免费体验一下警察局的刑讯手段!” 孔蒂尼若无其事地耸耸肩:“阁下想必是误会了,真没有人指使我这么干,也很少有人能指使我,这完全是我一手操办起来的,所以,你们找对人了……这一次警察们的表现很好!” 听到这一句若有若无的讽刺,格蓝迪尼恶狠狠地一瞪眼:“你知道你在说些什么么?只要我一个眼神,你就会被撕成碎片!” “我当然知道我在干什么,但是,我也很想知道阁下在做什么?”孔蒂尼毫不畏惧地与对方对视,“您这样的人物难道还不清楚目前罗马的处境?你以为法克达的日子还有几天?一旦法西斯蒂进军罗马,领袖控制了局势,就凭你刚才说的几句话,他就会把你撕成碎片!” “狂妄!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哈哈哈哈……”格蓝迪尼大笑起来,“你知不知道,2个小时前首相已准备了戒严令,正进宫找陛下去签字了,今天夜里就会生效,明天清晨,无数军队和警察就会把你,把法西斯蒂,把你们那个可笑的领袖撕成碎片!” “是么?”孔蒂尼若无其事地笑了起来,“我敢和你打赌,这份戒严令生效不了!” 就在格蓝迪尼教训孔蒂尼、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当口,奎里纳尔宫内,一个两鬓花白、身材微胖的男子擦着冷汗向对面的意大利国王、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伊曼纽尔三世汇报情况,他正是法克达,意大利自由党领袖、现任意大利首相。 “陛下,我希望能够得到宣布全国戒严的权力。” “这是你的意见还是内阁的一致意见?” “是……我们的意见。” 这句话说得很含糊,这个我们听起来很像是代表内阁整体,但也可以指代其他。伊曼纽尔三世“嗯”了一声却没有下文,他知道对方在撒谎,实际上戒严只是法克达和自由党亲信商议后的结果,点子还是格蓝迪尼提供的,连自由党内都没形成一致意见,更不要说被内阁所接纳。 法克达到王宫来是紧急求援的,但老奸巨猾的伊曼纽尔三世并不想为这种行为背书,干脆利落地拒绝了戒严令,理由冠冕堂皇:目前法西斯蒂已聚集了几十万民众,席卷了中部、南部大量城市,如果贸然戒严镇压,不但会激起他们的反抗而且会引发人民的怒火,意大利将会面临可怕的骚乱甚至内战…… 本来在法克达的计划表上戒严是第一步,动用警察、宪兵和军队镇压是第二步,现在第一步还没跨出就被硬生生打断了,他有些着急,争辩道:“这样我们很可能控制不住局势……” “目前被法西斯蒂控制的城市也没有陷入混乱,你应该在宪法和法律的构架内解决任务,而不是动不动戒严、镇压……”伊曼纽尔三世不满地说道,“希望您用政治手段加以变通,而不是一味用强硬手段,意大利现在不能乱也承担不起混乱的结局。” 陆陆续续扯了一个多小时,国王始终不同意签署戒严令,而没有国王的签字和内阁的一致意见,法克达也不敢强行下令,一旦那样做将来追究起来是要下监狱的,他还没胆量这么做。 回到首相办公室后,他给格蓝迪尼打了电话:告诉后者戒严令没有通过,但罗马警方应该保证罗马不要陷入混乱,否则唯其是问。 接到电话前格蓝迪尼正和孔蒂尼吹胡子瞪眼,但电话接完后却是一副见了鬼的表情,孔蒂尼见状暗暗松了口气:历史果然还是在按照原有轨迹走,自己这一把算是押对了! 现在,他可以和格蓝迪尼好好谈谈,谈谈这位警察总监未来的出路…… 第三章 周旋 “领袖,这是刚刚收到的电报,罗马的情况比我们想象得好得多。” “是吗?”墨索里尼大喜过望,一边快速浏览电报,一边夸张地手舞足蹈,“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罗马警察系统已决定站在我们一边了!” “意大利万岁!” “领袖万岁!” 虽然众人都是一片狂呼,但私底下墨索里尼还是要打电话找老齐亚诺确认:“消息可靠么?别是敌人故意散布出来引诱我们上钩以便一网打尽的伎俩。” “没有问题,领袖,电报是加莱和格蓝迪尼联名发给我的,后者和我有一点点交情,应该不会说谎,再说,有这份电报在手里,说谎的话,将来他的政敌不会放过他,法克达也不会饶过他。” “很好,很好……您为法西斯蒂立下了大功。”墨索里尼最担心的就是当地军警的阻挠,虽然黑衫军已通过了克雷莫纳、亚历山大里亚和波伦亚,沿途所有军队和警察都没有展开有效拦截,但他目前还不掌握罗马的动态。 “法克达原本是要发布戒严令的,但因为内部分歧而没有推行下去,这是我们千载难逢的机会。”老齐亚诺抑制住激动的情绪,“另外有一点需要澄清,这件事不是我去办的,是我儿子加莱说服的格蓝迪尼。” “加莱?额……”墨索里尼脑子里顿时出现了小齐亚诺的形象,英俊、青涩,加莱正是熟人间的昵称,“他还在罗马读大学吧?” “对,不过这小子能折腾,他串联罗马数万中高等学校的学生组建了青年意大利联盟,自封理事长,目前在罗马城大肆造势、上蹿下跳,准备迎接您的到来,说服格蓝迪尼是他计划中的一环,他还打听到一个消息,走投无路的法克达可能会向我们伸出橄榄枝,企图以内阁改组的方式渡过难关,他认为领袖志向高远,是要立志缔造全新的意大利,是要给意大利寻找一条新的出路,绝不会和这些政客同流合污的。” 墨索里尼被老齐亚诺说得一愣一愣,最后才笑道:“对,他说的没错,我需要全部权利,而不是这种苟且!” 老齐亚诺暗暗地笑了:刚才这番话有真有假,虚虚实实之下他给小齐亚诺脸上贴了很多金。首先,小齐亚诺串联起来的学生只有几千,其中大概只有几百个是铁杆拥护法西斯蒂的学生,其余大部分只是看看热闹,唯恐天下不乱之人;其次,青年意大利联盟本来就是个草台班子,在小齐亚诺被带走后已陷入了混乱,根本没有他口中描绘得那样具有统一性、完整性;再次,戒严令的消息是格蓝迪尼亲口确认的,内阁改组邀请是孔蒂尼根据历史记忆推断的,根本不是什么打探来的消息;最后,组织罗马市民和罗马警察欢迎黑衫军的行动根本八字还没有一撇,完全是孔蒂尼的下一步造势。 但激动之下的墨索里尼是不会去仔细分辨其中区别的,而老齐亚诺也没有大包大揽把这些功劳弄到自己身上:这些事如果办成了,是他儿子的功劳,他犯不着去侵吞,最后归根到底还是老子的功劳;如果这些事办不成,也是年轻人瞎捣蛋,不能追究老齐亚诺的责任。在接到电报的一瞬间他就想好的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处理方式。 墨索里尼很高兴:“加莱干得很不错,如果这件事能成功,他担任青年意大利领袖又有何不可?” “这不太好吧?他才19岁!” “听我的没错,革命要从年轻人抓起,我19岁时还没有他这么会折腾呢,别说去说服警察总监,连一个小小的警探都能让我闭嘴。”墨索里尼心情很好,“您知道的,我的儿女们都还小,等我们老了,就是加莱领导他们干革命了!” 这句话与其说是对小齐亚诺的封官许愿,还不如说是对老齐亚诺的拉拢,后者自然会意,连忙道:“领袖,这事不急,先让他把罗马串联、迎接领袖的事办好,如果事情办砸了,回头我打断他的腿!” “哈哈哈,不会的,不会的!” “怎么样,联系好了么?” “联系好了,父亲和领袖都同意您继续留任,如果表现出色,将来还可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孔蒂尼微微一笑,对格蓝迪尼说道,“领袖表示会拒绝内阁改组的邀请,他要的是整个内阁、整个中央政权的权力!不会为这点蝇头小利而倾倒的。” 由于戒严令发布失败,格蓝迪尼敏锐地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之处,对法克达的政治生涯抱有深切地怀疑,于是放松了对孔蒂尼的恐吓,反而向这个年轻人打听起自己的前途来,孔蒂尼和他谈了半个小时,靠三寸不烂之舌把对方争取过来,本来格蓝迪尼还想借机和法西斯蒂争取升级成为内政部警察司司长,但孔蒂尼摇头阻止了他。 “阁下,不是我不肯帮这个忙,而是这个位置对您而言并没有太大好处。” “为什么?” “假如领袖最后没有成功上位,您目前的争取和筹码不可避免地会落到其他人手中,一般人好说,如果是您的对手,这对您是极为不利的,但只是为了保证自己的位置而与领袖虚与委蛇,我相信没人能指责您什么;假如领袖成功上位,那么您今天的所作所为他一定会记在心里,这对您的前途是有好处的,不过内阁位置就这么多,领袖手下也有一班人要安排,贸然将您安排进去不是不行但却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毕竟您追随领袖的时间还不长,届时您就会成为他们排挤的对象……” 其实格蓝迪尼不是不明白孔蒂尼说得对,但他就是不甘心原地不动——投靠总也要争取一下利益吧? 孔蒂尼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劝说道:“其实您完全不要着急,只要您手中有权力、有能力,您的机会是很多的,领袖上台后肯定有方方面面对他不满,他必须依靠手下帮他处理问题,但您知道的,他手下都是革命起家的人物,精通内政和警务的几乎没有,最后还不是要倚重您?只要您把领袖这些后顾之忧处理好,今后想要什么位置没有?别说一个区区警务司司长,就是内务大臣我觉得您也可以干一干!那时候您功劳也有,时间也长了,承担更大的责任岂不是理所当然?” “好吧,不过这两天你还是要收敛一点,不要让我难做……” 孔蒂尼眨眨眼笑了:“那是自然,我们大小也算个知识分子了,会明白事理、遵守国家法律和规则的。不过我的赶紧回去,晚了的话,还不知道其他人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临走之前,孔蒂尼又神棍般地嘀咕了一句:“阁下,我有一种预感,领袖进军罗马的日子不会超过5天了……” 格蓝迪尼点点头,心想:如果5天后你说的不能实现,你这小兔崽子将第一个尝到我的厉害! “加莱,你回来了?警察们没有为难你吧?” “如果你再不回来,我们明天准备发动游行去警察局声援你。” “没有,我见到了格蓝迪尼阁下,他很好说话,理解并同情我们的处境,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他已答应声援我们……” “真的?” “不可能吧?” “是不是真的明天试一下就知道了。”当着众多联盟理事的面,孔蒂尼自然不会把真正的内幕和盘托出,反而有意无意形成这样一种误导——是他小齐亚诺单枪匹马依靠个人魅力而不是背后黑衫军那张虎皮和目前错综复杂的局势说服了格蓝迪尼! 一群人听他娓娓道来只感觉惊心动魄,崇拜之情愈发强盛。然后又听到他部署的点点滴滴,觉得非常正确、非常必要! “那还等什么?我们连夜干起来吧!”一群人欢呼起来,簇拥着孔蒂尼踏上继续造势的第二步…… ps:欢迎关注我的微博“雨打梧桐摇月影”…… 第四章 夺权 10月28日,罗马街头出现了令人错愕的一幕,原本学生们都躲着警察去粘贴标语、大字报、散发传单的,当从今天早上开始,学生们完全不顾忌警察脸色,大摇大摆地在罗马接头公然张贴、派送,而警察们仿佛也个个中了邪,对这些举动一概都视而不见,到了下午,各个人流涌动的地方都贴满了标语,甚至连各警局门口都被贴了大字报,却不见得有人去撕毁或破坏。 到了傍晚,更让罗马市民和店主们纳闷的事发生了,激进学生们开始在主要商业区挨家挨户上门派发传单,警察们不仅不管,甚至还主动帮学生们砸开店门,勒令店主、店员甚至顾客们听话配合;在电影院、剧院门口有学生在散发传单,警察们还主动帮着维持秩序,深怕前来观看的人不拿。 这当然不是警察们转了性子,而是格蓝迪尼收到情报:法克达试图以内阁改组、让出几个内阁职务给黑衫军领导人当官的方式来安抚法西斯蒂,但这个要求被墨索里尼直截了当地予以拒绝,他甚至还在米兰发表公开讲话: “亲爱的先生们,这次并不是一个轻俏的政党或改换内阁问题。此次进军具有更广大更严重的性质。近三年来,小战斗和小劫掠使得民不聊生,所以我决不放下屠刀,非要获取全部胜利不可。我不但希望改变意大利政府的方针,还要改变意大利人民生活的方向,在这种事关意大利前途和命运的时刻,怎么能容许肮脏的政客交易? 战争已经宣布,我们要继续下去,使它有一个结果。你们了解这些吗?战幕已揭开,内战遍及全国,青年人都武装起来了。我现在居于领袖地位,是前导而不是随从。我不愿以妥协来玷污意大利青年复活的历史,这是最后一战——它将完成我国历史上的壮举,它不能因妥协而中途夭折……” 所有对政治有理解的人物都知道,法克达内阁既不能以戒严、镇压这种强硬手段来压制黑衫军,又不能以怀柔妥协来包容黑衫军,他的倒台已进入倒计时,而警察们的异常表现也传到了国王伊曼纽尔三世的耳朵里: “陛下,法克达首相对局势已完全失控了,现在连罗马城的警察都完全站在了黑衫军一边……至于罗马城的中等、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几天前就宣布拥护墨索里尼了……”国王的副官西达迪尼将军汇报了他所掌握的一切。 “格蓝迪尼倒是比他机灵。”伊曼纽尔三世嘀咕了一句,他还不知道这些风潮完全是孔蒂尼借势营造起来的,问道,“现在怎么办呢?” “如果不出动军队的话,黑衫军是压不下去了。” “不能动用军队,绝对不可以!黑衫军有几十万人,而且大多有武装,打起来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国王想了一下,“干脆让墨索里尼组阁吧,希望他又能力恢复稳定局面。” “这样行么?” “如果他做不到,那我们再换人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10月29日上午,国王召见了法克达,建议他主动辞职,表示这是形势的需要,实际上这个消息法克达已经知道了,他的自由党昨天夜里召开了紧急会议,左派决定铤而走险,右派却认为可以和墨索里尼合作——黑衫军毕竟是在野之人,墨索里尼连正儿八经的官僚和议员都没做过,一下子要当首相很容易架空他。 由于两派意见不统一,心力交瘁的法克达既不敢放手镇压,也不愿意屈居墨索里尼之下,干脆辞职了事。 一收到他的辞职请求,伊曼纽尔三世立即顺水推舟地同意了,然后指示西达迪尼将军打电话给墨索里尼,邀请他尽快来罗马组阁。由于害怕有诈,诡计多端的墨索里尼不满足于一个电话,要求对方将同样的消息以正式电报的形式通知自己。两小时后电报果然来了,虽然只是以西达迪尼的名义发送,但电文却非常明确: “万急。墨索里尼。米兰。 国王召您速来罗马,拟将组阁重任交付于阁下。即此问候。” “哈哈哈哈,你们看到没有?国王邀请我去组阁!”墨索里尼惊喜若狂地对周围人说道,“我们成功了!” “领袖万岁!” 周围人一拥而上,恭维和祝贺声如同不要钱一样,滔滔不绝地往墨索里尼头上奉送。 心花怒放的墨索里尼虽然高兴,但还没有完全被冲昏头脑:一方面立即通知佩鲁贾总部和米兰的黑衫党总部加速进军,一面命令《意大利人民报》用最快的速度将王室的电报全文以“号外”形式通报全国。部署完这两点后,他忽然又想起小齐亚诺和格蓝迪尼阁下这颗棋子,又让人拍去电报。 “格蓝迪尼先生、齐亚诺先生,本人即将受命组阁,在此期间罗马秩序和欢迎仪式拜托二位主持!墨索里尼。” 这份电报隐隐约约承认了小齐亚诺与格蓝迪尼的身份和地位,甚至还有相提并论的意思。 两人其实已知道了国王授命墨索里尼组阁的消息,格蓝迪尼不但震惊于形势发展如此之快,更震惊于孔蒂尼惊人的预言能力——他说5天,结果才2天就有了翻天覆地的消息。 现在有这份电报在手,他心里一块大石头就落地了:他最怕墨索里尼等人过河拆桥,翻脸不认账。 “现在的局势很明显了,领袖很快就要到罗马来——也许就是3、4天的功夫,我们的时间会很紧张。”孔蒂尼对格蓝迪尼道,“组织罗马市民欢迎仪式这件事我负责来主持,不过需要您给我必要帮助,维持社会秩序稳定却非阁下亲自坐镇不可……特别是有些刺头在这个当口也许会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必须好好加以管教,防止他们给您捣乱!” 格蓝迪尼云淡风轻地点点头,所谓“刺头”自然指那些反对墨索里尼的媒体记者和公共知识分子,法克达时期为了争权夺利他对这些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既然已下定决心投靠墨索里尼,这些人物自然要“妥善”安排。 他点点头:“我都会办妥的。” 说完这句话,他心里忽然涌起奇怪的感觉,仿佛眼前的孔蒂尼不是才19岁的大学生,反倒像是可以和他平辈论交的朋友一样,他想起自己家中那几个不成器的纨绔子弟感觉很不是滋味,不过想归想,说出来的话却不一样:“这个……我的大儿子波季也在念大学……这个……” 他本来的意思是希望孔蒂尼能够安排一下,给波季也露露脸,拉拉关系、铺铺路,但话到嘴边却说不下去了。 听他吞吞吐吐半天没表述清楚,孔蒂尼笑了,他当然知道波季是什么德行,可还是故作惊讶地说道:“原来波季是您儿子?难怪这么出色!他是我们联盟的副理事长,搞组织活动是行家里手,这一定是和您学的……” 孔蒂尼轻飘飘一句话就把还在外面鬼混、从不知道什么是学生运动的的波季变成了自己在联盟的副手——当然,指望这种公子哥办事是不行的,但安排一个虚名,让他在欢迎仪式上亮亮相还是没问题的。 格蓝迪尼笑了起来,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痛快,他拍拍孔蒂尼的肩膀:“发个电报问候您父亲,就说我在罗马恭候他和领袖的大驾光临!”